張臘梅
摘 要:學生是不斷發展的個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性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許多的錯誤,而有的教師不能夠正確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而是出于教學任務的實現,去強行地向學生灌輸正確的知識,而不會利用學生生成的錯誤去因勢利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地利用錯誤資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圍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看到學生發展的階段性和差異性,學生的成長一定會出現許多對與錯的選擇,而學生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夠以成人的角度去選擇正確的答案,這與學生的知識儲備、思維能力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回避學生的錯誤并不是正確的做法,反而會讓學生害怕犯錯,在進行一切活動之前,先判斷對錯。有的教師則把學生對于問題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看法當做錯誤意見摒棄,這樣會導致學生失去創造性,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而有效地利用課堂中的錯誤資源,把錯誤變為經驗,讓學生能夠學會總結借鑒,使學生在對錯誤的思考中領會到正確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提高數學水平。
一、找出錯誤原因,重視錯誤思維
學生所犯的錯誤,一定有其根本原因,基本知識掌握不牢,運算時粗心大意,題目意思沒有領會,思維出現偏差,這些都是可能導致學生犯錯的原因,而教師要利用錯誤資源,就必須明確學生為什么犯錯,從而對癥下藥,才能夠有最好的效果,比如,在每一次的試卷講解中,不僅要讓學生弄懂題目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比教師的解題方式來思考自己為什么會錯,并且在錯題后面進行標注,經過一段時間后對記錄進行總結,教師也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學生普遍犯錯的原因,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進行針對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彌補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不足,更加科學地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
在上述的眾多錯誤原因中,教師尤其要重視思維錯誤,這是學生內部的思考體系出現了偏差,與基礎知識不牢不同,簡單的記憶和背誦不能夠改正這一錯誤。所以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弄清為什么學生會這樣進行解答,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的思維偏差,教師才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出錯誤范圍,回歸正確領域,讓學生在下一次的做題時,能夠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解答問題。
二、允許學生犯錯,引導學生思考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中,學生由于害怕犯錯,導致他們不敢輕易回答問題,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對于課堂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師要改變學生的這一思想,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有區別地對待,視情況而定,在一定的范圍內,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要信任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當學生出現錯誤,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再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修正,最終使觀點達成一致,這樣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所以利用錯誤讓學生思考,讓他們形成更正錯誤的意識,而不是讓錯誤成為學生不敢提及的禁區。例如在每一次的考試之后,學生會把對錯和分數看得特別的重要,而忽視了錯題的價值,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每一次的錯誤中提升自己,把錯誤看成提升自己的臺階,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而不是形成急功近利的觀念,一步一個腳印,有效利用錯誤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三、正確看待錯誤,形成多元評價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錯誤和正確在他們的思想中就是兩個極端,錯誤等同于完全否定,這會使學生在錯誤中失去學習的自信心,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轉變學生的這一思想,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學生在這一方面出錯了,但是在別的方面依然有做得好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在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贊揚和鼓勵學生,多方面地評價學生,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們的錯誤,讓他們懂得人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知錯能改,不害怕犯錯,這樣才能夠以更加飽滿的姿態去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正確地看待學生的錯誤,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在錯誤中更好地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錯誤,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根源,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教學,避免錯誤的重犯,但是在一定的范圍內,也要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有一個積極輕松的學習姿態,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邱珍舜,張慧華.“錯誤”也能成就美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3(14).
[2]俞英.當好錯誤板塊獨具慧眼的“開發商”:例談小學數學學習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青年教師,2012(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