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草
摘 要:農村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寫作興趣、知識面不足的現象。為改善這一現象,必須加強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這對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以及提高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評改方式
一直以來,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總是傾向于寫作前的指導,卻忽視了學生對作文更高層次的思索和認識。這樣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寫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出彩,長期下去使多數學生失去寫作的興趣,而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尤為突出。因此,加強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對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以及提高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對于作文批改,一直都是由學生寫教師改,學生只看分數和老師評語,不再去思索,這無疑只是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這種現象同樣在農村小學尤為突出。而改變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的傳統評改方式,對激發農村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質量顯得十分重要。對此,我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一、基礎講解
基礎講解是為了讓學生有能力應對不同層次的文章,有的同學寫的作文各方面的應用相對而言是十分出彩的。必須讓每個學生具備處理此種情況的能力。
一是標點,在批改作文前學生應該清楚地知道各種標點符號的使用規范,尤其是不常用符號的使用規范,往往不常用標點的使用也是作文的一大亮點。
二是句型,各種句型的正確使用和合理安排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部分。一些特殊句型的使用往往能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三是段落,段落的合理安排往往讓人感到一目了然、不拖泥帶水。
四是標題,標題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一個好的、新穎的標題能馬上吸引讀者的眼球。從小學就應該培養學生自主擬定標題的能力。
二、教師示范
即教師提前挑選幾篇不同學生的作文進行公開評改。這種作文評改方式,主要是教學生如何正確評改作文的思想與方法。教師應該選擇不同風格、不同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解評改,這樣具有對比性,可以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認識到如何評改一篇文章。同時,在評改過程中師生要互動,教師講解前學生必須對所要講解的作文有所了解,有自己的思考,并作簡單的評改。教師向學生講解針對何處、何種情況需要提出修改意見,并且展示具體評改過程,學生也對例文的評改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后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評改。
三、教師引導
由教師對學生所要評改的作文作出一定的評改提示,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可根據教師的引導完成本次作文的評改。這種方式體現出“主”和“輔”之間的結合,避免學生拿到作文后無從下手的局面,能提高學生的評改信心,激發評改興趣,較快地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四、同篇眾改
由老師選擇一篇作文,先由每位學生獨立完成評改,之后在課堂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見解并展開討論。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而學生間的討論能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分享是能力和知識的展示,學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汲取知識以彌補不足,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隨學隨用。不但樹立了信心,也能使學生更加樂于寫作,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舊文改寫
即由學生找到自己以前寫的作文,再由學生自己進行評改,之后由學生以此為基礎進行寫作。隨著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知識面的不斷豐富,每位學生再次閱讀自己以前的文章時,明顯能感受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不斷地涌出很多新的想法,總有種“一雪前恥”的想法。就因為這種想法,使每一位學生極力要求自己寫好這篇文章。既是一種補償,也是一次重新再來,這樣使學生有一種很強的滿足感,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也可以改變學生對待事情的態度,激發學生增大閱讀量、拓寬閱讀面的興趣。后期,教師可讓學生公開分享自己本次改寫的心得,并分享自己的新舊作文。
六、自批自改
即由學生先寫一篇作文,之后趁熱打鐵,當即修改,待學生感覺滿意后交由老師保管,幾天之后由教師發下來,由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自行評改,并不斷完善改進。這樣可以不斷提高作文的質量,讓學生能自我提高、自我創新。同時,學生能在自批自改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初寫作文的水平,減少修改的次數。讓好的作文能一氣呵成。
七、學生示范
即讓學生公開對某一篇作文進行評改。通過前期的訓練,每一位學生有了很多的評改心得和寫作心得,讓學生公開分享自己心得,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進步,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加學生的信心。另一方面,通過聆聽其他學生的心得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科學合理的評改方式,是提高農村學生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的重要環節,師生互動交流、學生互動交流、舊文改寫等批改方式,能有效地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達到樂學、樂讀、樂寫的學習境界,讓學生能在評改中學習、發展,在交流中提高、改善,從而縮小城鄉學生之間的閱讀、寫作差異。
編輯 任 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