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琴
摘要:本文對高校法治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中所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問題提出了兩者深度融合具體措施,以實現我國高法律意識人才培養計劃,促進我國法治環境建設發展。
關鍵詞:高校法治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引言:長期發展以來,高校都被作為是我國人才培養基地,那么在依法治國發展進程當中,培養公民法律意識是工作重點內容所在,也是實現社會法律文明建設基本任務所在。因此,高校要對學生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學生法律意識,使人才培養計劃具有針對性。
1、高校法治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存在問題
1.1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立法不夠完善
我國在法治建設過程中所遵循基本原則之一為“有法可依”,就是指國家在法治建設工作當中始終要堅持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基本工作原則。不過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實現法治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關于立法方面相關制度制定不夠完善,這對高校實施法治化建設有著直接影響[1]。目前發展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主要依據著《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但是在實際法律實施過程當中不具有較強操作性,兩部法律概念性過強,導致在實際工作進展中有些部分難以實施,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發展過程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教育出現不和諧現象。
1.2執法過程具有較大隨意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使其實施過程以及各項程序具有透明化以及明確性,但是部分高校在工作計劃執行過程中存在較大隨意性,嚴重影響了該項工作發展進程。比如有些高校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其流程不夠規范,使得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獎懲制度不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學生該受到懲罰時,高校沒有及時對其進行通知,這為學生出現違規行為提供了一定條件。另外,復議制度作為完善高校思想教育法治化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處理形式也具有一定隨意性,使其逐漸變成形式化,這不僅對該項工作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降低了高校整體教育質量。
1.3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教育觀念較為落后
我國教育體系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其教育制度整體而言難以實現實質性變革,但是高校在思想教育法治化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將傳統教學理念有所改變。另外,高校要良好確保相應秩序連續性,不過這一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被弱化,對大學生合法權益有所忽視,導致在高校不能有效建立具有規范性法律體制。我國作為法治國家,其工作關鍵就在于人權實施方面,但是高校在開展思想教育法治化工作時,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深度影響,導致在新形勢背景下,不能將新時期對于此項工作重視度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無法將法治化建設作為教育理念并貫徹,因此,高校在平常教學生活中應當不斷對教育理念進行改善,以良好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教育方式。
2、實現高校法治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措施
2.1創造良好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氣氛
積極營造良好法治化教育與思想教育教學氣氛,能夠有效促進兩者之間實現深度融合,并且在融合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其基礎性,也對建設和諧校園有著積極影響。在將依法治國戰略方針大力推廣過程中,要確保在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形成良好觀念意識,但是部分思想觀念較為成熟高校學生對于法治化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并且接受教育方式較為被動,尤其是當一門學科要求與學生切身利益或者已經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一定沖突時,往往對于兩者之間進行融合表現出不支持態度。同時,在教育過程中初步產生法治化教育理念以及德治教育理念時常對于現實方面考驗及沖擊力難以維持,最終導致傳統教育觀念不得以產生變革[2]。因此,要想有效解決該種現象,相關教育人員需要抓住問題根本原因,從根源處著手,通過有效營造法治化教育以及德治化教育氛圍,長期以來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使其在無形之中形成一定法治意識,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以此實現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2.2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思維模式
將思想教育向著法治化方向發展,就是要將法治精神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當中,在其課堂運作過程中,培養學生法治精神,規范其法治化思維模式。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法治化教育優勢,將其實踐活動設計融入到現實法治氛圍當中,并在其中合理運用法律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對于法治化思維模式重視程度。另外,要想使學生能夠形成法治化思維模式,就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程序,在法律允許情況下進行實踐活動,并對其法定義務認真履行,對法定權利合理行使,確保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將其有效貫徹落實,對學生違規行為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采取公平公正處理措施。以此來促進學生自覺形成行為規范,對自身行為有所約束,對于遵紀守法形成慣性思維,實現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2.3實現道德引導與法律實踐有機結合
高校要積極實現將道德引導與法律實踐充分結合,其結合方式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教育融合、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等多個方面綜合性考慮。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多樣性特征,打破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這樣的限制,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領略到法治化教育優勢與重要性,并使其形成主流意識形態貫徹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實現知行合一教學理念。基于一個角度來說,在對學生采取法治化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力弘揚主流價值觀并對其推廣,通過對道德榜樣進行采取表彰行為來對學生內心深處產生一定感染力,并堅持對學生實施道德引導,以此來實現正確價值導向形成[3]。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典型案例合理運用,并對其正確分析,明確管理制度,以理服人。將道德引導與法律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形成法治化教育理念,并實現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度融合,促進具有法律意識型人才培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要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就要不斷將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使兩者之間能夠有效深度融合,以促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進程,有效提升公民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何桂美. 對高校法治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5(22):59-60.
[2]王丹.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法治環境下的完善[J]. 科教文匯, 2017(13):12-13.
[3]盧進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路徑探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18):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