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莉 馮平 陸玉芳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證護理干預在肺功能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2016 年1—9月來該院38例進行肺功能檢查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優質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檢查狀況、患者檢查時間以及病患FEF25-75,PEF和FEV-1狀況進行觀察。結果 觀察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為 63.16%,對照組為36.8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56.9±7.8)min ,觀察組為(25.8±5.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PEF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患的FEF25-75和FEV-1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需實施肺部功能檢查的患者來講,進行循證護理,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檢查時間,提升檢查結果的精準性,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 循證護理;肺功能檢查;檢查時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7(c)-01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Methods 38 cases of lung function examin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excellent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situation, examination time and FEF25-75, PEF and FEV-1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ormal rate of lung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3.16% and 36.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examination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56.9±7.8)min and(25.8±5.7)m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F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FEF25-75 and FEV-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of patients with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can reduce the examination time to a largest extent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xamination result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time; Application effect
臨床上對于肺功能檢查的的護理要求相當高,其進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檢查結果和準確性造成影響[1]。所以說,在進行實際護理過程中,護士必須實施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式,對患者展開相關工作。隨著我國醫學的發展,循證護理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該護理模式完全符合當代護理理念,該次研究中方便擇取2016 —9月來該院38例進行肺功能檢查者為研究對象,在諸多疾病的護理工作中取得了滿意效果[2],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擇取來該院38例進行肺功能檢查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在19~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03±10.7)歲,病程在4~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12±1.08)年。觀察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在21~61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2.01±10.8)歲,病程在5~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5.01±1.24)年。患者意識清晰,具備自主行動能力,依從性強,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病患的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病患入院后,均使用肺功能檢測設備實施相關檢查工作。對照組在此期間內實施常規優質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干預 大部分病患并不了解肺功能檢測的過程和目的,其內心會產生不良心理。在檢查過程中,護士應認真講述相關知識,與患者做好溝通工作[3]。對患者進項健康宣教,確保其依從性良好,講述檢查目的和過程,在操作的過程中,只要配合吸氣與呼氣,就能夠得出相對準確的數值,保證機器運轉正常,護士自身業務熟練。語言溫和,通俗易懂,注意儀容儀表。幫助患者消除內心疑慮。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主動交流。
1.2.2 動作示范 在進行檢查時,告訴患者保持心態平和,放松肌肉,取正確坐姿,雙腳落地,目平視。佩戴義齒者一定要帶好,將鼻夾夾在患者鼻翼[4],用口呼吸。將一次性呼吸嘴放到患者口中,叮囑輕咬。檢查過程中不得漏氣,教授患者正確呼吸方式,在此同時做示范動作,使用這種方式可保證配合依從性。
1.2.3 指導咳嗽,排痰 神志清醒者選擇舒適體位,先行5~6次深度呼吸,后在深度吸氣末保證張口狀,連續咳嗽,直至痰到咽喉附近為止,后用力排痰,對于無力排痰者護士應輕拍其背,幫助將呼吸道內痰液排出。
1.2.4 呼吸肌訓練 患者端坐,縮唇為“吹口哨”樣,在吸氣時[5],令氣體從鼻孔進入,稍稍屏氣后,緩慢呼氣,令氣體通過窄口唇排出,每次呼氣的持續時間為4~6 s,后使用鼻子輕輕吸氣。
1.2.5 吹氣球呼吸訓練方法 自制一個氣球綁于吸管末端,緩慢地將其吹大,注意不要漏氣,使氣球直徑達到10~30 cm,練習10~15 min/次,反復練習5次/d以上,肺功能檢查以患者掌握縮唇腹式呼吸方法后能一次成功進行吹氣球呼吸訓練為標準,在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及術前準備期間繼續進行縮唇腹式呼吸訓練聯合吹氣球呼吸訓練法,直至安排手術。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之后的檢查時長與相關結果加以對比,全面觀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標。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肺部功能檢查結果情況
觀察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為 63.16%,對照組為36.84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檢查時間比較情況
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56.9±7.8)min,觀察組為(25.8±5.7)min。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31,P<0.05)。
2.3 兩組病患FEF25-75,PEF和FEV-1比較情況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PEF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患的FEF25-75和FEV-1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部功能檢查主要內容為:換氣功能,通氣功能,肺部循環功能以及呼吸調節功能等,所涉及的條目眾多。在以往,肺功能檢查主要以物理與化學為主,過程繁瑣,用時較長,且精準性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其臨床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6]。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電子計算機已經全面應用于醫學領域,在這種環境下,肺功能檢查技術也得到了長足性發展,這種技術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利用該項設備對患者進行檢查,不但方式簡單,且精準性較強。但要想實現結果準確,必須取得患者的有效配合,不然也會出現結果失真情況[7]。
大量臨床實踐證實,肺功能檢查結果的精準情況和患者是否使用正確方式存在關聯性。若患者呼吸方式不正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自身的檢查結果造成影響,進而引致誤診現象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會影響預后之外,也會對促使病情加重。在進行相關檢查的過程之中,應確保設備正常運轉,醫護人員也應具備嫻熟的操作技巧,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爭取到患者的配合,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為患者講述檢查目的和過程,親身示范,這樣以來,除了能夠減少檢查時長之外,也能夠取得較為精準的數據,進而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資料[8]。
在循證護理工作構建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狀況進行護理工作的完善,通常狀況下,在該種背景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內容:(1)胸痛護理方法。①觀察患者的病情。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需要在護理中嚴格觀察患者的體征,通過心電圖監護,進行24 h出入量的準確記錄。觀察患者的胸痛部位以及病例,按照醫生的囑咐給予及時的止痛治療,使患者減少耗氧量,同時也減輕呼吸困難的現象。而且,在對患者病情觀察中,也需要全面評價患者呼吸的困難程度及改善狀況,定期對患者的血氣進行分析,觀察用藥后的變化及反應,及時進行記錄。②活動休息。在該種護理中,需要患者絕對的臥床休息,通過對患者病情狀況的分析,進行活動內容的構建。對于一些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而言,他們的心臟水平需要維持在20~30 cm的狀態,有效促進患者的靜脈回流,防止血栓脫落出現的栓塞現象。③合理營養。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飲食方案,并增加粗纖維食品,要求患者每天堅持飲水,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并保持大便暢通。(2)藥物溶栓治療護理。在該種護理背景下,需要護理人員協助醫生進行輔助檢查,例如在血氣分析、血常規等檢查中,當發現異常現象時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在溶栓中需要遵照醫囑,通過藥物配液、劑量準確的運用,加靜脈通道,使藥物直接進入到患者的病變位置,提高治療的作用。(3)在下腔靜脈注射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性的心理護理,通過與患者、患者家屬詳細講解治療方案以及成功案例,在手術中需要配合術中的注意事項,全面消除患者治療中所產生的焦慮心理。同時,在患者準備中,護理人員需要要求患者術前4 h禁食禁水,觀察患者的生命提升及變化,并遵照醫囑給予患者心電、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的實時監測,并記錄。endprint
通過閱讀大量國內外最新治療,分析了文獻中的科學性、先進性,并在研究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在該次實驗的相關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檢查時間,結果準確性均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PEF指標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此外,觀察組病患的FEF25-75,和FEV-1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同時,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為 63.16%,對照組為36.84%(P<0.05)。對照組患者檢查時間為(56.9±7.8)min,觀察組為(25.8±5.7)min。對于需實施肺部功能檢查的患者來講,實施循證護理,可在最大程度上緩解病患內心中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與患者積極溝通,可令其更為積極的配合檢查。
該實驗全面對比循證護理和常規優質護理對于肺部功能檢查者的影響情況,經研究證實,循證護理法可全面減少患者就診時間。
綜上所述,對于需實施肺部功能檢查的患者來講,進行循證護理,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檢查時間,提升檢查結果的精準性,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崔學芬,楊冬梅,劉瑋.護理干預在床旁肺功能檢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15):2418-2419.
[2] 朱燕.護理干預對肺功能檢查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 (28):96-97.
[3] 李春花,劉國清,曹燕飛,等.舒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檢查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13):2876-2877.
[4] 陸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檢查的依從性調查與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5(11):94-96.
[5] 甘春燕,馮銀合,趙天霞,等.心理評估及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1):74-77.
[6] 盧燕珊.肢體運動訓練對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改善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27-28.
[7] 甘春燕,趙天霞,魏紅英,等.PDCA 循環管理在肺功能檢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7):2221-2223.
[8] 沈紅麗.肺功能檢查的配合護理方法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5(9):157-158.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