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摘要:作為小學科學學科,其實驗教學有著與別的學科區別的獨特性。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能力不足,對于科學知識的探索認識不夠,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教學 ;思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科學實驗課程的開設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各項學科知識的了解程度,也能夠幫助學生在科學探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立性創新思維模式。
一、加大重視程度
在小學階段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引導學生人生軌跡的領路人,對于小學科學實驗的課程學習而言,只有教師自身能夠將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與其他課程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學生才會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與探究投入更多精力與關注。換言之,即教師應加大對于小學科學實驗的重視程度,以便于提高學生對于科學實驗課程的關注度。首先,在開始具體實驗教學之前,教師應現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詳細研讀,并針對具體的學科內容明確相應的教學方向,如此一來,教師則能在后續的知識講解過程中時刻把我課程教學重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相應的學習目標,最終提升其實際課堂學習效率。其次,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能力,善于發揮其自我學習能動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話題中,緊跟教師思路,使得學生能夠在積極、愉悅的科學實驗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堅決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與愛心,對于取得進步的學生而言,教師應對其進行及時的肯定與表揚,在帶給其滿足感的同時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對于活潑頑皮的學生而言,教師則可以耐心地引導學生認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給予其更多關注的眼光,進一步幫助學生端正其對于課堂學習的態度。
二、完善課程體系
完善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師只有在健全、完善的課程體系指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制定好科學的教學計劃;其二,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工作中,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就無法真正完善應有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沒有完整形成統一教學主體的學科課程也難以滿足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知識的實際求知需求。所以,教師要準確把握好學科重點,掌握實驗課程中的所有知識點分布情況,從而在完全掌握相關教學信息的基礎上定制好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在具體教學計劃落實的同時將實驗教學內容綜合貫穿于整體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有效掌握科學實驗知識。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溫度計的原理及使用”相關內容時,教師就應圍繞“認識溫度計的常見類型”“溫度計應用原理”以及“掌握溫度計的相關使用方法”等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課堂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在實驗方案的設計方面,教師則可以利用攝氏溫度及與華氏溫度之間的不同性質,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課堂研究活動,并在具體探究活動過程中進一步指導學生掌握兩種溫度計之間計數、讀數以及量程之間的差異。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為學生預留相應的見解交流、表述時間,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于溫度計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其他同學分享。如此一來,學生則能夠在教師科學、完善的探究教學氛圍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相應的知識。
三、優化教學方案
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行為而言,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或實踐不僅是引導學生更好融入課堂氣氛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途徑,更是提升學生學習熱情與效率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學生的科學實驗課堂上,教師應不斷創新、完善具體的實驗教學方法,從而講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課堂上。另外,由于許多教師習慣于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工作,因此,教師本身也要做好相應的總結、反思工作,尋找到適合學生理解以及知識技能提高的教學方案。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動滑輪、定滑輪”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則可以適當采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氛圍,如設置問題“定滑輪與動滑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分別是什么?兩者由那些作用?定滑輪與動滑輪應該在哪種環境下使用?”在具體的課程分析講解過程中,教師則可以針對上述三個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其通過實驗操作與實驗觀察逐漸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在問題導學以及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極大彰顯,同時,學生還能在自我的不斷探究觀察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到實驗學科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還要做到規范、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理性實驗精神
(一)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規范自身的實驗行為和探究態度
小學科學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校中最活生生的示范者,是學生行為和態度的直接學習榜樣。因此,科學教師首先要提升科學素養,學習科學知識。一方面,科學教師要及時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創新知識體系,建構完整、全面的知識網絡。這樣在給學生講課和演示實驗的時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繼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模范。另外一方面,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理,結合生活實踐,多開展示范性實驗。比如,周末組織集體參觀科學實驗、利用假期普及實驗知識等。教師言傳身教,以自身的規范行為和科學態度,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促進小學生也樹立規范的實驗行為,養成科學的實驗態度。
(二)教師要多讓學生做實驗,在操作中,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規范學生操作動作和步驟
實驗的規范與否直接決定實驗的結果,甚至對實驗的結果產生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不能為了避免學生犯錯,就減少實驗教學的次數。相反,要在準確教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多開展一些實驗,在學生的具體操作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給予訂正和指導,啟發學生積極改進實驗步驟或者細節,完善實驗過程,樹立規范的實驗行為。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操作性和規范性要求,使學生在操作中樹立科學的實驗追求、嚴謹的實驗態度。
參考文獻:
[1]張連杰.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
[2]張慶.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