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鳳++曹克亮?オ?
摘要:
當前,大學教育已從精英式教育轉化成大眾式教育,而且當前大學生的職業意識淡薄,對自身的職業沒有完整的規劃。因此,學校應加快大學生學業與職業規劃指導的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本文針對大學生學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就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出相應對策,為大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生涯;職業生涯;現狀;分析;對策
一、學業生涯與學業生涯規劃
從學業生涯看,學生從高考結束后到大學畢業前的階段均可看作大學學業生涯。對于在校學生而言,學業生涯規劃[1]是在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下,使學生能夠在了解社會、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根據興趣愛好、自身特長以及社會職業需要,來最終明確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從而對今后的職業發展有比較明確的目標。但是,學業生涯規劃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方面的規劃,還應包括專業知識以外的各項能力的鍛煉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學習、高尚情懷的培養。因此,高校的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不應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專業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注重思想道德、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學學業生涯規劃應著重發展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為我們的現代化社會培養后備軍。
二、職業生涯及職業生涯教育的分析
廣義的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從獲得某個職業所需的專業能力,培養職業興趣,選擇一項職業、就職到最后退出職業生涯這樣一個完整的職業發展過程。狹義的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從踏入社會、到真正就職前的職業培訓或者從職業培訓開始到退休、離開工作崗位為止的這樣一個過程。
職業生涯教育[2]簡言之即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進行“職業生涯”觀念和“職業生涯”準備的教育。其內涵可歸納為職業生涯教育是是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的教育,是注重挖掘每個學生個性的教育。我國的職業生涯教育在高校中也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即稱為“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而在中學階段,學生幾乎沒有接受職業生涯的相關教育。中小學生大都都擁有長遠偉大的理想,但對理想作出規劃并思考如何實現的屢見不鮮。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處在各種競爭壓力之下,忙于應付各類考試。在這種環境下,職業生涯教育也就無從談及。在家長眼中,成績更是重中之重,他們覺得只有取得好成績才能步入好大學,從而才不愁找到好工作,在極端注重考試成績的今天,遠期的職業規劃就被冷落在一邊。只有進入大學甚至在大學畢業后,進入職場,職業教育才真正地深入人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甚至在幼兒園階段就有所涉及。在美國,高中階段,學校會邀請特定專家為學生做職業興趣測評,為大學階段的專業選擇和日后的職業發展勾畫藍圖。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有較完備的教育體系。
三、大學生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現狀分析
(一)指導工作有開展,重視程度不夠
學生對此重視度不夠,大多數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僅僅是應付課程安排,得到必修學分。在制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完成作業,而不愿意花一定的精力與時間進行自我分析、自我挖掘,對目標職業仍然模棱兩可,沒有深入剖析。對目標職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狀況不了解,沒有制定詳細的適合自己的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重視程度的缺乏對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的實施造成嚴重阻礙。
班主任重視程度不夠。目前,大多數高校和班主任重視程度不夠也嚴重制約著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的有效開展。
(二)指導教育階段性,缺乏連續性
大部分高校對于學業與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主要安排與新生入學階段和學生畢業階段。大一新生剛入學時,通過開展各類專門講座,突出大學階段與高中階段的不同,大學是通往社會的準備階段,為職業發展積蓄力量的階段,從而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學業和職業生涯的規劃。并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調動學生參與職業規劃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大四學生畢業前,學校再次通過開展就業課程指導和各項相關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優勢。這種階段式的指導只能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指導工作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熱情會逐步消失殆盡。
四、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下的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一)自我分析——確定職業方向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是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還是安排自己的整個學業生涯,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分析,分析個人的性格特點,優勢劣勢。自我分析主要是為了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個人未來的職業方向主要根據兩方面的資料,即相關的測驗和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需要。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約翰·L·霍蘭德(John Holland)提出人格類型—職業類型匹配理論[3],認為同一類型的工作者與同一類型的職業互相結合,便達到適應狀得以發揮。因此,如何知道自己適合什么職業,這就需要通過做一些職業測評,同時考慮未來該職業在勞動力市場的飽和狀況和發展趨勢。
(二)目標確定——職業生涯規劃
為了畢業后能夠從學業生涯向職業生涯順利過渡,職業生涯規劃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與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所不同,本文所提的職業規劃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第一步,需要準確理解目標職業的定位。對職業定位的理解,首先必須掌握關于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各項專業能力。然后,明確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通過什么方式培養。第二步,制定職業能力培養的各項計劃,明確每一年,每一個階段要達到什么要求,要完成哪些目標。第三步,掌握足夠的市場信息,尋求實踐的機會,實踐是增強能力的最佳選擇。同時,學校應為學生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平臺,這將更有利于我們了解市場動態,方便實踐。
(三)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學業生涯規劃與執行
在自我分析和逐漸清晰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二者的引導下,全面規劃大學四年的生活,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全面發展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人際交往、處事方法的學習,包括身體、精神、意志的鍛煉,良好品德、辯證思維的培養,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信仰與責任感的形成,包括一切意義上的成長。大學學業生涯規劃,淺層意義上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有目的與計劃的安排自己大學期間不同階段的生活,培養不同的能力;深層意義上在于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具有創新、積極、健康向上等特質的全面型人才。
五、結語
本文討論了學業生涯與職業生涯的內涵以及相互關系,文中也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等作了深度剖析,對職業規劃提出一系列建議。學業生涯與職業生涯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學業生涯階段必須考慮職業生涯,因為為了解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順利從學業生涯過渡到職業生涯。良好的職業教育可以為日后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在大學生的高年級階段開展職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學業規劃[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張恒亮編著,2004.
[2]職業生涯教育研究[D]張楠 遼寧師范大學 201.
[3]人職匹配理論在當代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應用[J].楊琴.湖南科技學院.2008(09).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