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芳琴
摘要:
伴隨著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被人們遺忘多年的國學,又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也給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國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自己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將國學教育滲透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國學經典堂堂正正地走進學校,大大方方地“占領”課堂,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國學教育;滲透
“國學”的提出,是相對于“西學”而言的,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泛指經、史、子、集四部和蒙學讀物“三百千”及“六藝”等的總稱。清朝末年,“西學”憑借著堅船利炮傳入我國,“國學”的提法也應運而生。伴隨著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被人們遺忘多年的國學,又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也給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國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自己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將國學教育滲透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因為語文本來就是與國學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而小學這個特殊時期更是一個建立國學基礎的一個黃金時期。縱觀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幾位大學者,他們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到了國學經典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后獨成一家之言。這些人往遠有鄭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細數每個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 由此可見,讓國學經典堂堂正正地走進學校,大大方方地“占領”課堂,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嘗試。那么在我們的課堂上怎么加強國學教育的滲透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讓文字在閱讀中站立起來
李苦禪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可以浸潤人的心靈,提升人的精神品位。因此每學期初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明了班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趨向,然后有的放失,做好學生讀書的引路人,積極倡導以“親近書籍,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同行,汲知識之靈氣,取書本之精華”的理念,倡導學生多讀課外書。
(一)唐詩宋詞,讓教學更有情趣。古詩文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歷經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讓孩子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經典,毫無疑問,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鑒于這一認識,我在古詩教學中采取了課內拓展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園,讓教學更加充滿情趣。
(二)名言警句,讓語文教學更精彩。古今中外的諸多名人,在他們為人類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名言警句。它是無價的教育資源,能給人們以人生的啟迪、心靈的陶冶;是精彩的語文資源,能給人心空的拓展、智慧的引路。如“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領學生走進名言警句的寶庫,能在充實學生精神世界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語言素養,能使語文教學變得更精彩。
二、讓信心在賞識中樹立起來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通俗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國學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一)“流行”制造興趣。模仿是兒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讀,從眾心理就會促使他們由模仿到興趣,逐漸形成習慣性的接受和吸收,從而達到很好的誘導效果。在學生朗誦經典時,他們的瑯瑯唱讀聲,就營造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學習氛圍來,再加上孩子們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學習的興趣就產生了,而興趣就如一個共振能量場,互相激發,互相推動,很快就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二)“示范”感染興趣。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新的課標,賦予教師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所以在學習時我特別注重以激情喚起激情,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一定先背過,需要講解、示范的,自己必須研讀透徹。如我和學生一起背誦《論語》《弟子規》《三字經》,一起詠誦《岳陽樓記》《勸學篇》《陋室銘》,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的設計,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孩子們流連忘返,樂在其中,學得可認真了。
(三)“動畫”提高興趣。成語故事、勤學故事、三字經故事、弟子規和千字文故事等,我一般結合動畫故事讓孩子從中汲取圣賢智慧,在成長的道路上力行學文。其后引導講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語言表達力和演講能力。
(四)創意形式鞏固興趣。一是唱經典。每到中午的“附小雅樂”廣播時間,校園廣播在悠揚、空靈的琴聲后,便開始播放配樂古詩文歌曲。悠揚的歌聲帶著孩子們穿越厚重的歷史,讓他們在歌聲中懂得“詩詞是祖先在向我訴說。”二是畫經典。給古詩配畫,給宋詞插圖,用連環畫畫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詩歌按作者、內容、主題分類,辦成手抄小報……這也是學校學習國學的另一方式。每學期的讀書節活動中,孩子們都會用一周的課余時間來專心收集資料,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經典詩文。通過“畫”這種藝術形式,孩子們把自己對詩文的理解表達了出來,并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藝術聯想。三是演經典。每隔一月的班會課是學生最盼望的時刻。因為這一節課,學生們會進行精彩的國學誦讀匯報演出。孩子們往往會非常有創意地把國學的精髓部分用“讀、唱、講、品、書”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經典如音樂般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營造了更濃厚的誦讀氛圍。
總之,國學,博大精深,積淀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教學需要國學的熏陶,讓國學進入課堂,讓經典文化滋潤孩子們純潔善良的心靈,不正是我們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學嗎?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讓散落的國學“珍珠”串成一條精致的“項鏈”,讓學生在經典的滋養中為習慣鋪路、為生命奠基。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城關第二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