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巖
【摘 要】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指大學生這一群體對法律的知識內化、實踐運用并自覺提高的能力或素質。法律素質不是天生的,也更不是靠我們認為的不變“民族精神”或“傳統文化”就可以后天自動形成的,必須靠以法律感知、法律運作、法律評判等一系列實踐過程來整合構建。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站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理應是該時代具有高水平法律素質的群體,我們應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同時網絡的負面作用也影響著在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網絡時代學校更要要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關鍵詞】 網絡環境 大學生 法律素質培養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依法治國的需要。法律素質包括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能力和法律習慣四個方面的基本構成要素。高校應該結合依法治國總目標對培養人的要求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訓練。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是指大學生這一群體對法律的知識內化、實踐運用并自覺提高的能力或素質。網絡時代學校更要要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網絡信息的量如此龐大是我們共同面臨的現實,網絡信息的質良莠不齊,學生鑒于自身法律素質水平的限制,無法從深層次理解和剖析事件的真實性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輕信網絡謠言、不負責任的散布虛假信息、不正當的交友活動,參與網絡詐騙,進而導致校園惡性事件時有發生。現實中大學生基本法律素質的現狀并不樂觀,雖然大部分在校學生對一般法律問題有比較正確的看法,同時也有維護自身權益的強烈的意愿,但是大學生普遍對法律訴求的信心不足、法律意識本位思想嚴重、認識與行動上存在偏差的現象也很突出,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素養教育亟待加強。
作為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高校應立足現有法律基礎教育,進一步探討法律教育的創新性改革,更好的迎合網絡環境下法律教育的需要,使學生能在法律框架內行為,努力使學生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勢在必行。大學生需要了解我國的基本法律環境要運用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規范自己的言行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從而保障其發展的有利環境。因此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培養和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實現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法律素質的良好體現呢?
一、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占領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主陣地。
首先課堂教學應該是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主陣地,校園網建設是大學生創業法律素質培養的良好途徑。網絡空間下培育和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必須堅持學校教育、自我約束與網絡監管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提升機制。課堂作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途徑,可以在學生創業法律素質培養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高校也就成為了網絡空間下培育和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陣地。利用課堂教學對在校大學生就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實際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十分必要。因此,網絡時代學校更要要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校園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網這個開放的平臺,結合開放式論壇,校園貼吧、微信群等渠道適時的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加強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其次,創新教育方法,逐步實現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網上與網下相聯系的教育形式,創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高校應將網絡知識普法宣傳、走訪參觀、模擬審判等活動納入課堂實踐,增強學生在網絡空間下對法律素養的感知能力,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在網絡中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的意識。
二、發揮大學生自身作用,主動學習,用法律自我約束。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要想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就應該發揮其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從法律的角度約束言行的網絡自律模式,才是網絡空間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根本途徑。一方面,大學生要養成主動學習、深入了解和掌握網絡法律規范的習慣。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培養自我約束的網絡行為自律意識。因此,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法、守法意識,并能夠將其內化于心,將道德、法律規范上升為自身行為規范,自覺約束網絡行為,增強網絡自律意識,自覺抵御網絡不良信息侵蝕,自覺拒絕不法網絡行為,堅持約束自我,規范自身,遵紀守法,杜絕一切網絡不法行為,在網絡空間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
三、優化社會環境,綜合提高全民守法意識,培養懂法守法氛圍。
從政府立法層面上說,相關部門應完善網絡立法,建立健全的網絡法律法規。我國應加快制定穩健、可行、具體的網絡法律規范,不僅要涵蓋網絡技術規范、網絡使用規則、網絡信息安全等大環境和技術層面,還要將與個人網絡活動息息相關的比如網絡侵權、網絡犯罪等社會問題明確地納入法律規范,以督促和警醒大學生在網絡中自覺守法,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從社會層面上說,強化網絡監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健康、有序、清朗的網絡環境。國家應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成立專門的網絡監督管理機構,加強對網絡市場從業人員和機構的監管,明確責任,提高其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提高從業機構和人員的道德和法律素質,建設清明純潔的網絡環境,也為網絡空間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提供較強以后力的社會氛圍保障。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和對策研究》成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