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萍
摘要: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 、判斷或抉擇,共產黨員的價值觀是廣大黨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我黨的歷史表明,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必須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代表時代的正確方向。
關鍵詞:共產黨員;價值觀;人;和諧;民主;法治;科學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對于一個政黨,價值觀是其重要標志,共產黨員的價值觀是廣大黨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我黨的歷史表明,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必須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代表時代的正確方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更是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形勢下樹立與時俱進的世界觀、價值觀,真正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先鋒戰士”,以適應黨和人民對我們每個黨員的新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及“一帶一路”的倡導,社會變化日益加深,社會轉型日益加快,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進一步加強,人民群眾對我們的黨和每一位共產黨員的要求日益提高,要保持共產黨員的正確價值取向,在堅持黨的核心價值理念、弘揚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同時,必須樹立與時代發展相應的新的價值理念,注入以人為本、追求和諧、崇尚民主法治、崇尚科學等新的要素。
一、要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人權,以人權為本位。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就是要把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復興之路》展覽時講到,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和奮斗。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我們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帶領廣大人民實現自己的利益。共產黨人唯有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使其成為行動的內在動機,黨的決策、各種活動方能體現出以人民基本權利為本位的精神。
二、要建立和諧的價值觀
幸福安康是人的本質需求,人向往的一定是和諧、平和、寧靜、有序的環境,而不是沖突、動亂、緊張、無序的狀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人有追求幸福安康的權利,但沒有和諧的條件與環境,幸福就成為奢望;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時也反映出社會和諧的程度,人民的幸福是社會整體和諧的基礎和標志。基于對這一問題的深刻認識,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和諧社會確定為人民福祉的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當前黨的任務來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重要任務,追求和諧作為新時期人文精神的主體特征,表明了共產黨人建立和諧社會的堅定信念,要追求和諧必須對外來文化持一種兼容開放的態度和立場,而且是從善如流,始終對外來文化保持一種開放性和親和力。這種文化特性,顯然是包含了共產黨人開明開放的價值取向,也充分體現了兼容開放的傳統秉性的時代張力。
三、要建立崇尚民主的價值觀
民主作為一種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的必然結果,人民基本權利需要通過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實現,共產黨執政就是支持和引導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是調節、緩沖各種社會矛盾的途徑、手段,也是調節黨內意見,整合黨內思想的重要途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是黨的重要任務,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民主與法治。共產黨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首先就是在觀念上增強民主意識,明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明確民主在當代中國的表現形式,明確共產黨人在民主政治中肩負的職責,在民主政治中起推動發展的作用,使廣大黨員進一步倡導民主的價值理念,正確看待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并積極投入到民主的實踐中去。
四、要建立崇尚法治的價值觀
法治是完善市場經濟、推動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式,是維護政治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牢固基石,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人民權益的根本保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安居樂業,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全國上下始終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以法治為導向,以建設法治國家為目標,從“樹理念、建制度、抓建設、重實效”入手,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進程,文明建設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當前,身居各公共權力要位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共產黨員,其法制觀念如何無疑影響到黨能否依法執政、依法治國。把法制觀念作為價值理念的組成部分,就是要以法律作為執政行為規范,徹底摒棄權大于法的潛意識;就是要使每一名普通黨員在社會生活和本職工作中,成為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
五、要建立崇尚科學的價值觀
把科學作為共產黨員價值取向,包含有下述含義:一是有科學的態度,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情。二是有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用科學的方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對于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共產黨員在多元文化狀態下保持自己的政治信念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三是決策、執行都需要尊重科學,并有科學的方式和機制做保障,否則容易出現偏差。沒有科學的價值取向,就不可能有科學決策。
共產黨員的價值觀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價值主體的自身努力。還與社會階層、階級及其政黨,組織的宣傳教育和管理等問題緊密相關。因此共產黨員的價值觀建設既與宏觀的社會歷史環境相關,有離不開微觀的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運行。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進一步增強理想信念,加強理論學習,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發展的理想價值目標,同時在工作中按照“四講四有”標準,做到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堅持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嚴于律己,服務大眾,以實際行動彰顯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傳部。
[2]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2015年11月第3次印刷,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滁州分校,安徽 滁州 239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