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后,出現了很多創新性的數學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有一種人性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是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研究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可以構建一個活力四射的數學課堂,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學習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生活情境 小學 數學 策略
生活情境方法是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不是直接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給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親切感,這樣可以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對生活情境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系統的探究,探究出科學的數學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無法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課堂主人本應該是小學生,但是在當前的很多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卻是課堂的主人,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知識、布置作業,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小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也沒有和同學探究問題的時間,慢慢地容易變成只會記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
(二)數學教學方式呆板、單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是呆板、單一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的是粉筆加板書的教學方式,直接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雖然多媒體技術已經進入到小學,但是一些數學教師為了節約時間仍然運用傳統的粉筆加板書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在這樣呆板、單一的教學方式中無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只會感覺數學知識是無趣的。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作用
(一)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知識沒有興趣,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數學教師運用的教學方式是呆板、單一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小學生感覺數學知識是枯燥的、無味的。而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后,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此時的數學知識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數字,而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所以很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落實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式可以為小學生構建熟悉的生活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探究數學知識的奧秘。數學教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時,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究、自主思考,這樣一來可以落實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小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情境體驗式教學,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力。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知識的感染力。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情境體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增加數學知識學習的無限樂趣。
(二)結合生活經驗,開展數學教學
每個小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積累如果用在數學學習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認識人民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問一個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有沒有去過商店買東西?”這時很多小學生就會告訴老師有。接著教師問第二個問題:“那你們去商店買東西,需要帶著什么去呢?”有的小學生根據自己的購物經驗就會告訴老師需要帶錢,然后教師就導入這節課的學習,教師可以告訴小學生:“那么今天我們就認識一下人民幣。”數學教師在開展課程的時候,可以給小學生創設一個購物情境,讓一個同學扮演售貨員,一個同學扮演顧客。顧客:“我想買五塊錢的蘋果,給你十元錢。”售貨員:“找你五元。”小學生通過觀看這個具體的情境表演,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加減法能力,還能對人民幣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生活情境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因為很多小學生都有過購物的經驗,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
(三)設計生活化的數學作業
很多數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下作業大部分都是枯燥的課后習題,不僅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一些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變重后,對數學作業往往是交差應付,經常不認真完成,影響了小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在布置數學作業時體現生活化特點,使小學生通過做作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小學生在做作業中提高自己動手和操作能力。
四、結語
生活情境教學方式是一種人性化、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改變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活力。相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式會實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成功,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薇薇.生活情境融入數學課程有效教學的問題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1(04).
[2]何欽.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3(02).
(作者簡介:閆麗娟,女,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魚城鎮高莊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