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梅
【摘要】課外閱讀具有內容寬泛、涉及知識面廣闊等特點。這對激發小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小學生主動讀書學習能力及提升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主要提出“互聯網+”狀態下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突出表現小學生在互聯網狀態下課外閱讀的主體地位,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互聯網+”環境;課外閱讀教學
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方式是很多的。對小學生來說,閱讀是最簡單、最便捷、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之一。書籍報刊等紙質媒體的出現是人們生活的一大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出現,使我們加深了對世界的認識。互聯網技術具有更方便快捷的檢查搜索功能,對快速地進行分類搜索和關鍵詞搜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助于我們便捷高效地掌握知識。“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外閱讀學習對于小學生傳統的課堂教學同樣適用,而且對小學生自身主動發覺閱讀學習的樂趣,主動探索學習的奧秘具有深遠意義,同時為小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等提供了有利環境。
一、“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環境下課外閱讀的價值認識不充分
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面的拓寬學習水準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會不斷促進學生個體個性化的良好發展。但是現實狀況卻是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面臨著提高學生成績的壓力;學生同樣要面對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取得優異成績的壓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樣也會監督有力,及時督促他們學習。所有的這些致使學生學業負擔重,月考季考不斷,學生的分數成為評價學生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導致學生在課下利用互聯網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受到限制。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制度不夠完善
學校對小學生語文知識教學的學習程度考察不夠深入,考察標準沒有達到課外閱讀能力的標準。小學生對一些課外閱讀的理解能力不夠,在“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只停留在外在形式上,沒有真正理解所閱讀的內容。在應試教育條件下,語文知識的學習往往只是浮于表面,背誦大量的文章詩詞等,讓小學生成為被動地接受文化知識的機器,結果導致他們對大量的課外書籍的閱讀的積極性減弱甚至消失。
(三)“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式不科學
“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大都缺少科學的指導和正確的引導。雖然有的教師很負責任,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定時會上課外閱讀有關的指導課程,然后讓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摘抄記憶,但是這些依然僅僅是在某一本書或一節課。而且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小學生在短時間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以及方法不能深入明白。對“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對學生的推薦數量較少,教師的推薦僅僅局限于書籍的閱讀,沒有將書籍和互聯網相融合,從而達到更好地運用課內學習的知識,與“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外閱讀有效結合,對閱讀的書籍材料等缺少整體規劃,閱讀方式不科學。
(四)“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面窄,數量少,質量差
大多數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一般情況下局限在各個學科的教材的輔導知識的范疇,也會有一些娛樂競技類的書籍報刊。“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課外書目類別、書籍閱讀時間的長短,以及課外閱讀的目的都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再加上小學生課業負擔比較重,平時都是面對書籍報刊,教師的講解內容比較多,抽出時間利用計算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但是由于小學生自制力相對較差,面對計算機上電影電視、電子游戲、娛樂城等具有超強誘惑力的項目抵制不住誘惑,本來是課外閱讀學習知識的時間,結果變成放松自己的時間,降低了“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閱讀質量。小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習課堂知識,所以他們經常一連幾天都不進行閱讀,有時可能會一下子看完所有的課外書,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
二、“互聯網+”環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善于利用互聯網,努力讓學生主動尋求互聯網閱讀的趣味性
互聯網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青少年的課外閱讀也是一樣的。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巨大作用,找準適當時機為學生進行圖畫、文字、動畫等多方面的演示,化抽象為形象,利用互聯網的實用性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使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從而使小學生接觸起來更加容易,引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方式僅僅由教材到課外書籍閱讀最后到“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外閱讀。與此同時,要努力培養小學生的關于讀書的興趣,教師要幫助青少年養成一種課外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對課外閱讀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生內心建立起一種對課外閱讀無限渴望的學習狀態,把被動的課外閱讀變為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利用互聯網,更好地讓孩子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助于將來孩子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創建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進行主題搜索,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互聯網狀態下的圖書館書籍儲存知識的容量要比世界上任何圖書館的存儲知識的容量都要大。所以在這種知識量巨大的互聯網狀態下進行課外閱讀對青少年的知識水平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平常只是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且有的時候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去圖書館查詢相關知識,本身對課外閱讀量就匱乏,自然對閱讀的質量和閱讀效率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利用互聯網進行閱讀,可以擴寬小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獲得課本上學不到的課外知識,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小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課外閱讀還可以對有利于閱讀資料的圖片信息進行下載,對課外閱讀的內容更加明白清楚,針對一些感興趣的課外閱讀資料可以查出相關歷史典故、傳說等,為課外閱讀增添樂趣。總之,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利作用,消除小學生課外閱讀資源有限的弊端。endprint
(三)利用互聯網優勢,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歸納整理,爭取課外閱讀的時間
“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外閱讀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學生往往會搜集到各種資料,所以教師就要要求學生對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加以分類匯總。在分類匯總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整理、分類信息的基本能力。在基本能力養成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反應情況,隨時創立情景,及時幫助能力一般的同學,進而更加深入地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另外,學校可以專門開設“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外閱讀課,列入學生學習課表。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進行監督;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提出的問題,在互聯網課外閱讀之后進行解答。
(四)加強指導,實現有效閱讀
首先,讀書務在用心。讀書要用心,這是閱讀的最基本的要求。將自己的身心融入文章中,同作者進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這樣就不僅是在讀文字,更是在進行一種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如果讀書時不思考,就不會達到更高的層次。其次,要帶著問題去讀。讀書時,要帶著問題去讀,邊讀邊想。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寫事的文章,閱讀時就要了解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怎樣發展的,結果又怎樣;寫人的文章一般也是通過事件來表現人物的,因此要了解文章是通過怎樣的事例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的;寫景寫物的,就要了解描寫的是什么景物,表現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只有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才能為下面的閱讀打好基礎;只有了解了其中包含的意思,才能使閱讀能力邁上一個臺階。再次,讀后要回想。閱讀之后,要回想一下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最突出的表達方法、最精彩的語言等,回味一下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語句特別形象生動,也要想一想這個情節或是語句為什么能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心體會作者各種不同的表達方法,對于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好處的。
(五)在“互聯網+”環境下,有效利用電臺、公眾號等設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無論家長、教師或者孩子自身都會用到一些電臺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來不斷擴展孩子的閱讀視野。例如一些語文教師很常用的平臺有博客、微信、荔枝電臺等,尤其是荔枝電臺,學生通過朗讀錄音講故事錄音等提高了對學習的興趣;通過對電臺的收聽,學生的想象力也逐漸提升,為學習基礎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些學生堅持聽公眾號“若紅媽媽講故事”等,拓寬了課外閱讀視野,了解了更多的閱讀知識,掌握了學習技能。有的學生甚至自己也建立了公眾號,在上面分享自己故事、文章等,進一步擴展了自身技能,閱讀水平也不斷提升。利用互聯網,讓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全方位得到提升,給學生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讀更多的書,不斷提升自我。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是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擴展延伸,是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容量的加大,對小學生視野的開闊,完善小學生知識能力和人格情操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呂凡秀.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時效性的策略探索[J].課外語文,2016(13):72.
[2]王興偉,李婕,譚振華,等.面向“互聯網+”的網絡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6,53(04):721-741.
[3]許海玲,吳瀟,李曉東,等.互聯網推薦系統比較研究[J].軟件學報,2009,20(02):350-362.
[4]沈志雄.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04):124-126.
[5]王廷康.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