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玲
【摘要】課程建設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應有其職業特色,本文從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以及建設體會三方面討論高職護理課程的“特色 化”建設,以期更好地實現護理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護理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79-02
當今臨床護理工作的復雜性、醫患關系的緊張等,迫使臨床急需大量會溝通、能操作、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課程建設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建設思路不能泛泛和盲目嘗試,應有其職業特色,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及高職護理課程的“特色化”建設。
一、課程內容建設
課程建設內容應關注高職護理專業設置的全部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等。通過長期教育教學實踐及時發現不完善處,用臨床護理思維去武裝課程,完善課程設置,使每門課程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
1.公共基礎課建設
(1)思想政治類
職業教育本身就是就業教育。就業除了職業技能外,還有職業本身所要求的職業素養,尤其是職業道德的深化和穩固,如護士的敬業、奉獻、慎獨精神,以及深層次的職業人的信仰,這種“思想”教育才真正是職業教育所秉承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實踐結合。
(2)基礎應用課
一般的護理職業院校基礎應用課常規開設物理、化學、英語、體育、計算機等課程,尤其五年制護理專業,開設課程可謂多、細、廣,而正是多、細、廣,使它失去了針對性。比如計算機技術已成為入職的必備技能,但計算機課程職能的單一性,在應對現代信息技術時代對職業人的需求方面顯得單薄。因此課程開發重點應放在課程內涵建設上,在高職護理的計算機課程中,可以引入現代臨床電子醫囑處理系統,在認知臨床護理新技術的同時去運用和學習計算機原理,同時以醫院護理工作中實際用到的計算機基礎技術去完成護理工作,如為病人制作健康宣傳手冊中學習POWERPOINT。通過這樣將基礎實驗課與專業基礎實訓課有機銜接起來[2],發揮基礎應用課在專業學習中的最大作用。
2.專業基礎課
護理專業基礎課常規包括人體正常解剖結構和組織功能、生理、生化、病理、藥理等,幾乎完全類同于醫學教育,內容多、占的學時量大,應用針對性較差。作為職業教育,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比如護理解剖學,偏知識應用,少原理闡述;其次是結合技能所需偏重點內容,如皮膚的結構、循環系統等;再次是應將護理專業基礎課嫁接于實際護理活動,以解決某一護理問題需要應用的基礎知識為前提;最后把基礎課程當成一個系統,在課程設置中重點突出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系性,認知其整體功能,給護理專業學生傳遞一種系統的理念和思維方式。
3.專業核心課程
目前高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部分內容重復,課程自身特色不突出。如老年護理幾乎是內科護理學理論的重復。二是課程設置重數量,輕質量。核心課程需要涵蓋護理所學大部分內容,但不等于一樣不落,且不必每門課均要涵蓋一學期,必要時可以進行整合,有所側重,甚至完全可以進行接力賽。
二、課程建設不僅關注內容,更要注重結構建設
1.課程整體架構“特色化”
整體結構包括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順序、課程的作用。整體結構可以有兩種臨床護理思維方式供參考:一是整體按照“護理程序”設置,評估項目中開設醫學基礎課程如人體結構與功能、生理、生化和護理人文課程如護理心理、倫理等,計劃項目中開設病理、藥理,實施項目中開設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和護理心理,評價項目中設置護理綜合實訓等。二是按照護士素質基本要求,從思想政治素質課(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素質)、專業素質(醫學基礎課、護理專業課)、身心素質(護理心理學、體育)等。在整體課程結構設置中注意課程的靈活性,如護理心理學、語文等課程完全可以涵蓋每學年,可以進行接力賽,只是在接力的時候課程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是課程的某一方面,每學期或每階段的學習其側重點也不一樣。
2.核心課程結構“特色化”。
每門課程,尤其是核心課程結構也應“特色化”。一是打破注重知識系統性的傳統課程設置,而是將知識按照臨床護理實際流程去完成護理工作,去設置課程內容,如基礎護理應從入院、住院期間和出院護理三方面去安排課程,職業課程更應該注重的知其“如何然”,其次才是“所以然”和“然”。
三、體會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陣地,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建設過程,真正做到臨床對接下的課程建設應是全面和全方位的過程,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完善:
1.課程建設應是主動適應臨床護理的過程,不能被動參與
課程建設應在護理專業建設委員會的作用下,加強與臨床護理一線的聯系和密切合作,主動邀請臨床一線護理專家指導護理課程建設。在護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下還可以從社會需求、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制定等方面提供有利和針對性的咨詢,以保證所學的知識和課程是符合臨床護理需求的。
除此以外,充實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隊伍,應加入醫院以外的與護理相關的企業高層領導、人力資源主管參加,以及專業咨詢專家和專業教師等相關人士,使專業隊伍更充實和廣泛。學校教師也應注意與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保持經常性的主動性的聯系,就護理行業和專業的新動態進行交流。
2.教師在課程建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教師是課程建設的最前線的真正的實踐者,這意味著教師將超越常規的“學生—知識傳授者”的關系,而在一個更多變的活動范圍內,形成多元化的角色。一是調整教學思維,作為職業教師,是使學生成為“匠”,重點傳授技能和方法,然后才是原理性的東西;二要全面進行教學實踐,做到知識是職業的知識,教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傳遞職業理念和方法的過程。
因此課程建設無論從內容到結構,還是從宏觀上的主動參與,以及教師的職教實踐都需要“職業化”“實踐化”“特色化”。
參考文獻:
[1]蔣燕萍.多種教育方法在護理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29(7):83-84.
[2]趙蓓.高職護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8):951-9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