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白楊
【摘要】語文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蘊含的信息量大,呈現(xiàn)的方式多樣化。教學時常常需要運用音樂、圖像、視頻、電子文檔、搜索引擎、互聯(lián)網(wǎng)址等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制作微課,能有效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翻轉教學中,筆者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微課視頻,或突破難點,或強調重點,或教給方法,或拓展教材,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關鍵詞】翻轉課堂 微課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09-02
語文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蘊含的信息量大,呈現(xiàn)的方式多樣化。教學時常常需要運用音樂、圖像、視頻、電子文檔、搜索引擎、互聯(lián)網(wǎng)址等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制作微課,能有效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微課,往往作為學生學習的先導資料或補充內容,運用于翻轉課堂模式中。由于微課教學時間比較短,教學內容少,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因而問題聚集,針對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建立閱讀方式,啟發(fā)學生思維不斷深入。
在小學語文翻轉教學中,筆者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微課視頻,或突破難點,或強調重點,或教給方法,或拓展教材,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一、指導朗讀,提高學生表現(xiàn)感情的能力。
漢語的音樂性強,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決定著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利用微課指導朗讀,從內容、語音、感情、朗讀技巧多方面開展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能力。
《伯牙絕弦》是一篇小古文,朗讀和理解含義是本課的難點。在微課中,教師先通過范讀課文,引導標示課文停頓,指導學生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學生可反復觀看視頻,跟讀,直到把課文讀流暢,然后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在這基礎上,學生就能在課堂上深入地交流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誦,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品賞詞語,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
課文承載的語文學習價值有:學習語言文字價值和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價值。學習語文首先要能感悟語言的精妙,才能模仿著去寫去運用。
六年級上冊的《山雨》中寫道: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 、“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
學生們能從字面理解作者的寫法特點,卻很難理解山雨怎么飄然而起、由遠而近?山雨如何彈奏出優(yōu)雅的小曲?筆者選擇一個山林下雨的視頻作為微課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傾聽、想象,從而讓學生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文字生動的表現(xiàn)力。
小學語文教材里有不少想象豐富、精妙生動的句子,可以讓學生品賞、借鑒。如六年級上冊的《山中訪友》:“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第十冊的《祖父的園子》中是這樣描寫風雨中的榆樹的:“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領悟寫法,再找出類似的句子進行品讀,最后仿寫。這種專題形式的視頻教學,能有效訓練學生語言感悟和表達的能力。
三、啟發(fā)思考,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能力
六年級下冊的《兩小兒辯日》一課,兩小兒爭論的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問題:太陽是遠是近?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我于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找答案:如果你是掌握現(xiàn)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該如何回答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我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普及“光滲作用”“ 光滲錯覺”的原理,解答了“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的大?”“中午的氣溫比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離我們近些呢?”等問題。
四、拓展文本,提高學生鏈接課外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有些課文涉及的課外知識比較多,傳統(tǒng)的方法是指導學生去搜索、閱讀相關資料,課堂上交流分享,或課后再進行相關閱讀。這種模式主要依靠學生的自覺學習,各個學生落實的程度參差不齊,效果也不盡人意。翻轉課堂可利用微課克服這一點。
如在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的微課中,我們可以把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律詩特點作為課堂學習前的鋪墊;還可以借助圖片展示烏蒙的磅礴山、五嶺的逶迤,了解飛奪瀘定橋的險和巧渡金沙江的喜。這樣,學生很容易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讀懂詩歌的內涵,讀出感情。
五、運用音像,提高學生感知理解的能力
教學《月光曲》一課,理解貝多芬如何用音樂表現(xiàn)景象,我們如何聽懂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我錄制了《西游記》的主題曲《云宮迅音》、反映盲人樂師阿炳悲慘生活的《二泉映月》和莊嚴隆重宮廷音樂《禮儀大典》的片段,讓學生們邊聽邊記錄感受,然后再播放相關的音像,這樣學生就能深層地把握樂曲的感情,為學習《月光曲》做鋪墊。
像《迷人的張家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等時空跨度比較大的文章,單憑理解和想象是不夠的,借助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現(xiàn)自然風光、地理風貌、人文風情,學生理解記憶要深刻得多。
六、示范演示,提高學生操作實踐的能力
習作評改一向是耗時耗力的工作。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的評改方面有很明確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這段話指出修改習作的主體是學生,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據(jù)此,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微課視頻:一、提出修改習作的基本要求;二、出示一篇學生習作,進行口頭評價;三、拿筆運用修改符號示范修改文句、文本;四、寫上總的評價語和修改建議。利用微課視頻修改習作,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就如坐在身邊,在跟自己講解、分析一般,親切直觀,讓學生仿著來修改自己或他人的習作也就不難了。
微課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采用視覺呈現(xiàn)授課方法,直觀方便、資源豐富、形式多樣;還在于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能力決定學習的方式和進度,在課堂學習之前充分地學習、消化、準備。當微課視頻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學生能夠將其“為我所用”時,自主學習就能達成。
小微課,大夢想。隨著微課技術的發(fā)展,微課教學模式的開發(fā),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將更加凸顯它的魅力,帶我們走進教育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課標》(2011年版).
[2]王奕標著.《透視翻轉課堂——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智慧教育》(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