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妹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和前提,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讀圖時代”的到來,讓小學語文教材中出來了大量的彩色插圖,特別是新版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文章中間的配圖十分豐富,圖畫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小學生的身心稚嫩,這種圖畫給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重點闡述讀圖時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讀圖時代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16-01
大量的文字使得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對此,在課堂教學當中適當?shù)膽靡恍﹫D片,可以讓抽象化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對此,基于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然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本文詳細分析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讀圖時代”的特點
1.符合小學生閱讀心理和規(guī)律,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閱讀圖畫時,視覺神經(jīng)的作用無可替代,圖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jīng),有效集中注意力。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圖畫相對于文字,能在學生的大腦中記憶更長的時間,被遺忘的幾率小。其次,圖畫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視覺感知,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2.傳播速度快,簡單快捷
圖畫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簡單快捷,容易記憶。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競爭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大部分人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于閱讀,因此,閱讀速度越來越快,而圖畫相較于文字,其展現(xiàn)方式簡單明了、涵蓋信息量大、形象具體、概括性強,不僅為人們獲得知識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還方便記憶,因此,具有較強的傳播優(yōu)勢。
3.信息豐富,概括性強
圖畫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并且一幅圖畫中能涵蓋大量的信息,因此,人們通過圖畫能有效獲得大量的有效內(nèi)容,因此,通過讀圖能快速了解信息、獲得知識。另外,圖畫的概括性非常強,表達方式具有通用性,能在短時間內(nèi)傳播大量的信息。
4.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傳情達意順暢
文字表達具有抽象性,人們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理解文字傳達的信息。而圖畫表達的直觀性、形象性非常強,人們通過讀圖,能直觀感受生動的表達對象,其次,還能有效增加讀者與作者的距離,在讀者與作者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提高人們的閱讀體驗。
二、“讀圖時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
1.利用“讀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生處于智力、思維發(fā)育階段,語文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由于小學生年紀小、社會經(jīng)驗少,身心尚未發(fā)展,因此,很難理解書中的文字內(nèi)容。此時,利用插圖,將文字內(nèi)容轉化成圖片,集中學習注意力,利用圖片補充學生想象力、生活經(jīng)驗方面的不足,從而理解掌握文字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力。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語文《家》一文時,由于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呵護下成長,自我意識比較強,容易忽視身邊親人的感受。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qū)W生展示插圖中的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和小朋友生活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象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經(jīng)歷的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另外,教師應趁機引導學生去感受親情的偉大,及時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想象去彌補相關經(jīng)驗,從而能理解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并進一步發(fā)散思維。
2.利用“讀圖”,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奇景、浪漫的課文有很多,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很強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在文章中營造的氛圍。此時,利用圖畫,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各種奇觀美景的景象,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更好的理解文章。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廬山的云霧》一文中,作者用文字展示了廬山的壯觀、魅力,通過文字抒發(fā)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而很多學生可能沒去過廬山,無法感受其中的美,那么,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插圖,親眼看見其中的美,教師也可借助網(wǎng)絡資源,向?qū)W生展示更多關于廬山的圖畫,學生很容易融入情境中,從而能真切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
3.利用“讀圖”,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直觀性是文字信息與圖像信息的差異所在,同樣的信息,利用文字表達,一般都需要很多的語言文字,但是,可能只需要一幅圖畫,就能傳遞這些信息,并且給人直觀、形象的視覺體驗,能起到教學輔助作用。小學生語言能力較弱,因此,他們從文字中獲取信息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與腦力,但是圖畫就能大大簡化從文字中獲取信息的復雜度,直觀感受所傳達的信息,有效提高教學與學習質(zhì)量。如,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夕陽真美》一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夕陽西下的美景,表達強烈的愛戴大自然之情。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寫爺爺奶奶帶我去看夕陽,第二自然段描寫太陽西斜的美景,第三自然段描寫夕陽西下時云彩的變化,第四自然段描寫夕陽西下后的晚霞,第五自然段寫爺爺對夕陽的無限贊美。全文營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好意境,而文中的插圖直觀、形象的展示了作者文字描繪的美麗景象,讓學生親眼見證夕陽之美。同時,爺爺奶奶與我在夕陽中牽手散步的景象凸顯親情之美。景美、情美的融合,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與凝聚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大大提高了語文教學有效性。與此同時,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與激情,培養(yǎng)想象力與思維能力,從而夯實語言基礎,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珊珊.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析[J].小作家選刊,2017.
[2]劉文靜,任順元.“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
[3]張鮮前.對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
[4]楊淑杰、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J].新教育時代;2016.
[5]劉玉兆.淺析“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