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廣利
【摘要】目前,高職教育進入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發展新階段,倡導創新發展,文化育人。培養懂專業、精技能、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現代高職教育的定位,高職教育不能一味追求培養職業型人才,忽視對人才全面發展的培養。用優秀文化熏陶高職學生,將人文素質與職業素質有機融合,培養未來大國工匠。將文化育人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發展,突出職教特色。
【關鍵詞】職教特色 文化育人 高職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44-02
2015年11月,教育部出臺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包括擴大教育優質資源、增強院校辦學活力、加強技術技能積累、完善質量保障機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在內的五大行動。“行動計劃”的提出是對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詮釋,強調在新常態下創新教育,明確了高職院校發展的著力點,高職院校創新發展對內涵建設需要重新思考。
一、高職院校實施文化育人的現狀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歷來重視素質教育,文化育人。實際在素質教育,文化育人的過程中題,迎接上級考評趕材料、師資力量不夠、考察學生的手段不科學、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沒有有機結合等等,都是制約學校文化育人的因素。筆者認為,以上種種,主要還是歸因于素質教育缺少了人文關懷,因而,現階段急需對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重新規劃,用文化育人的標準去構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將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二、高職院校實施文化育人的內容規劃
1.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學生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在管理方式、手段上工作要細致入微,切實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管理工作起到人文關懷的作用,重視學生的利益訴求,讓學生管理工作在一個相對平等、寬松、和諧有序的氛圍中進行,讓學生管理工作成為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平臺。
2.精神價值追求原則
什么是“高職院校的精神價值追求”?高職院校的精神價值追求就是高職院校文化,這是高職院校之魂。文化是和人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任何一個學校,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每個學校的文化都是經過時間的積累和歷史的積淀的結果。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追求的動力,在思想上能夠起到凝聚作用,在行動上能夠起到引領作用。
3.開拓創新的原則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開拓創新包括管理內容的創新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在管理內容上,要依據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動向、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充實管理內容;在管理方法上,要體現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和科學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施展才華、展現自我創造條件。此外,要通過學生自我實踐、自主探索、自我體驗,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學生的行為習慣由“他律”逐步過渡到“自律”。
4.以“志愿精神”體現關愛原則
高職院校要讓學生走出“把學生培養成工具”的教育誤區,如果做人的問題沒有解決、文化的問題沒有解決,學生即使掌握知識再多、技能再強也沒有用,反而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更大危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學校中精神文化尤為重要,一個學校要有自己的文化,不能喪失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
三、探索育人為本的實踐路徑
1.多形式、多渠道“文化育人”
(1)“三觀”教育融入現代教育及課堂教學
利用多種形式教學,抓好課堂教學與線上媒體教育。課堂教學中上好政治課、國防教育課、愛國教育課、心理健康課等;線上利用網絡課,QQ群、微信、貼吧、QQ論壇等新媒體做好學生思想文化教育。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新媒體學習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多維度的、全方位,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思想在形象、直觀情境得到升華;現代教育及多媒體教育跟隨時代發展,是“互聯網+”時代的教學先驅和知識導航,通過視覺、聽覺刺激感官,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實現多項互動、多種互動,將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2)“三觀”教育融入社會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理論問題需要通過實踐來證實。利用節假日、紀念日,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愛心捐獻、文化下鄉、勤工儉學等活動,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認知和理解,激發學生愛國、愛家、愛勞動,養成做事踏實、思想穩重、愛國敬業的行為,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自覺踐行。
(3)“三觀”教育融入社團活動
開展舞動青春、激情飛揚等公益類社團,開啟青春健康教育模式。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學生愛好,拉近學生之間關系,推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加強合作與交流;學生在活動中全程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提升學習效率。社團活動在于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全方位、多層次延伸和拓展教育。
2. 加強學生德育管理隊伍的建設
堅持依靠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和學生會干部、團員干部相結合的管理隊伍建設,努力推進工作創新。研究學生管理問題,開展分類、分層教育,創新管理理念。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遠,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參與者,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領路人。同時在學生思想工作中,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知曉每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的基本信息等,能夠預判學生將會出現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從生活上關心每位同學,從情感上關心學生家庭。
發揮好學生會干部、團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引導其他同學,讓正能量的傳播給每一位同學,學生耳濡目染,也會讓自己的思想素質得到提高。
3.文化育人促進教育改革
(1)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規范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要重視人文學科的發展,在課程設置、資源配置、經費投入、師資培訓等方面保證教學需要,在教學中實施必修課、選修課相結合,加強名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將名族優秀文化和傳統融入課程體系,增加在教材中的比重。充分挖掘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設地方特色課程。開展素質拓展課程,開設經典誦讀、文明禮儀、愛國歌曲等傳統文化課,拓寬選修課程的覆蓋面。
(2)提高學生職業精神
培訓高職院校學生崇尚勞動、愛崗敬業的精神,通過頂崗實習、實驗實訓等學習環節,培養學生職業認同意識,養成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思想,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加強對學習中、企業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事跡宣揚,教育引導學生立足崗位、堅守崗位的愛崗理念。
(3)實現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發揮集團化辦學的優勢,以專業群為紐帶,推動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崗位需求的銜接,促進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的相融合。實行校企聯合招生培養、一體化育人,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參考文獻:
[1]汪長明.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5):41-43.
[2]車文博.高等學校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顧思久.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
[4]季艷.發揮學生干部、黨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3(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