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念
【摘要】教育資源是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當中的重要內容,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獲取更豐富的知識信息,從而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進程。文章對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中的特點進行了說明,分析了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探討了教育資源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影響。
【關鍵詞】教育資源;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傳遞具有高效、及時的特點,將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小學的教育當中,正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的體現。伴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以及新課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過程當中,應當結合今后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不斷優化教育資源,促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特點
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教育資源指的是在國家政策以及規定的要求下,在現代教學網絡平臺上面的教育和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的素材、資料、課件、案例、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試題、試卷以及網絡課程等。信息化建設中的教育資源具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特點:首先,教育資源必須是在教學的網絡平臺上面,能夠讓學生和教師進行學習資料的共享和交流,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地獲取有用的學習信息;其次,教育資源建設的目的是讓教育和學習的資料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讓我國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從而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二、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資源的有效性不高
為了促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進程,許多學校都紛紛建立起了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當中涉及中小學各學科的知識。從教學資源庫中,中小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到有用的知識。但在真正建設起了教學資源庫以后,許多教師都發現教學資源庫的內容并不完整,甚至對于中小學有些科目的相關重點知識都很少有涉及,與當前教學的內容契合度、匹配度、適用度都存在問題,與此同時,有些教學資源還存在嚴重的雷同現象,降低了教育資源整體的系統化程度以及資源有效度[1]。
(二)教育資源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改變了傳統被動式的教學,讓學生在教育資源網絡平臺上面自主搜集需要的資料,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從目前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的情況來看,其資源多為教學素材、教案、課件以及試題,這些內容往往在課堂上面教師都會有講到,造成了學生對于此類重復性教育資源的需求降低,而衍生性與擴展性教育資源的低匹配度和缺乏,導致學生難以進行自主式的學習,使教育資源建設的目的難以達到。
(三) 教育資源的質量有待提高
教育資源質量的高低,會對學生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直接決定了中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育資源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各學校教師的教育資源開發水平。采取地區統一式的教育資源管理能夠整合更多、更優秀、更齊全的教育資源,但也會增加區域資源中心的負擔。這不僅僅體現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硬件投入,同時還需要有著大量的資金作為資源中心正常運轉的支撐,統一式的管理也使得資源中心難以對大量的教育資源進行維護,因此難以實現。教育資源在各個中小學校進行獨立的分配雖然能夠降低對其資金投入以及維護的需求,但也意味著教育資源共享程度下降,優質的教育資源難以在各個學校之間得到分享。
三、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教育資源的管理工作
教育資源建設是我國為了解決學校內教育資源缺乏和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教育資源開發的一種舉措。當前各中小學存在教育資源內容匱乏、部分教育資源雷同的問題,教育資源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對于今后教育資源建設的發展非常不利。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資源主要取材于已有的教學內容,而缺乏相應的教育資源創新。其次,人們對于知識版權還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造成教育資源互相抄襲的現象十分嚴重,使得教育資源雷同,降低了資源的效度。
針對這種現象,中小學在進行信息化教育的建設時,應當意識到教育資源的完整性以及知識版權的重要性,對于教育資源的建設,應當采取中小學一線教師自主開發教育資源,并配合學校購入教育資源的方式[2]。這樣做的目的是從兩個方面考慮,如果是學校單方面購入教育資源,由于購入資源與學校個性化教學的方式之間存在差異,會降低教學資源的針對性,使得學生對于教學信息化建設中教育資源的使用效果降低;而如果單純的只是讓校內的一線教師開發教育資源,受限于教師教育水平、教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師自身固定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資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學校之間教育資源的相互交流。采取教育資源以中小學教師建設為主,以學校購入教育資源為輔的形式,能夠使網絡平臺上的教育資源更加符合本校的教育教學方式,同時還可以解決教育資源部分內容匱乏的情況,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以及提高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資源的有效度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 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目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教育資源都是以和課本內容息息相關的素材和課件為主,這對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初步掌握相應的重難點知識,在課堂上迅速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這種和課堂教學內容類似的教育資源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針對這種情況,中小學教師需要及時對網絡平臺的教育資源進行適當的優化,對教育資源的內容做出適當的調整[3]。例如,以往平臺上都是以教學素材、教案、試卷、文獻資料、案例、課件等為主,在今后的教育資源開發過程當中,應適當地增加教學課件預習以后的探究內容,這其中可以包括該課程知識在學生生活當中的應用。如化學教育資源當中有關于“氯氣”教學的相關內容,可以對學生進行拓展式的提問:“生活當中為什么84消毒液和潔廁靈不能混合使用?”這種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預覽教學資源的同時,學生會自己查閱相關的資料,并與其他同學探討問題,在探討過程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并讓問題得到解決。將教學資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讓學生能夠體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當中,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揮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當中的最大效果。endprint
(三)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的監管
目前,中小學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還很難實現教育資源的統一化管理,往往采取各個學校進行各自教育資源管理的方式,這使得不同學校的教育資源的質量直接受到教育資源發放單位以及學校一線教師的教育資源開發水平影響。中小學校在地區教育資源統一化管理的路上行不通,就應當加強中小學內部的教育資源管理。在當前學校教育資源的建設上,有許多單位僅僅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擴大教育資源數量的建設,借此希望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脫穎而出,卻忽視了教育資源質量對于中小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對自身工作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廣大的中小學生接受良好教育資源的不負責任。為了保障各個中小學校教育資源的質量,應當對教育資源建設的評審反饋做到嚴格地監控。首先,應當制定出一個長期有效的中小學教育資源評審機制,根據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培養學生能力的方向確定評審指標;然后,完善教育資源評審的各項環節,確定出評審的要求;最后,根據評審的各項指標,判斷出教育資源的質量是否滿足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在進行評審的過程當中,教育資源的數量只是進行評價過程當中的一項指標,但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在進行教育資源評審中,需要結合當前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以及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來執行,通過不斷地完善教育資源評審機制,使不符合教育資源建設規定的現象完全杜絕,全面提升教育資源審核結果的權威性,從而使教育資源的質量得到保證,進而讓學生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使得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當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利用這些技術,可以使教學資源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實現有效的共享,不僅促進了現代化教學的多樣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也讓學生能夠獲取到更為優質有效的教育資源,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加強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是促進教學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離不開教育資源的建設,教育資源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下對于學生的各項能力要求,對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良好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學生今后學習以及各方面能力培養的需要,那么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將會止步不前,教育現代化更加無從談起。針對教育資源在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當在對教育資源進行優化的同時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的監管,使中小學教育資源更為齊全、資源有效度增強,資源質量得到保證,資源更有針對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取到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水平不斷提高,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滿足現代化中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天揚.擴大中小學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的調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1):87-88.
[2] 岳挺.依托教育信息化實現中小學教育資源優化配置[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4):85-86.
[3] 金志忠,謝婷婷,沈婷,等.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資源區域共享建設研究——以西安市長安區為例[J].價值工程,2011,30(35):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