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維盛
教育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方面,是扶貧治困的根本之策和基礎工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推進甘南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基石。近年來,甘南州教育系統按照各級黨委、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之一,將教育扶貧作為拔窮根、挪窮窩、改窮業、換窮貌的有力抓手,按照“全省有位、藏區領先”的發展定位,精準實施了一攬子強基計劃,著力打造甘南教育品牌,推動教育提檔升級,學前教育擴充資源保普惠、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促均衡、普通高中教育多樣發展提質量、中等職業教育整合資源擴規模、普通高考拓寬渠道求突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結構等方面改革創新,各級各類教育更加協調,人民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更加凸顯,有力地助推了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精準脫貧步伐。
跨越發展學前教育,不讓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甘南州各級黨政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把推進學前教育發展作為補短板、調結構、促公平和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堅持“公益性、普惠性”的原則,制定出臺了《甘南州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學前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意見》《甘南州人民政府加快發展學前教育的實施意見》《甘南州學前教育幼兒園建設規劃》《甘南州第二期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四抓四促”(抓建設、促普及,抓管理、促規范,抓隊伍、提質量,抓特色、促內涵)的工作思路,按照“廣覆蓋、保基本”的工作要求,想方設法擴充學前教育資源,州、縣、鄉三級聯動的學前教育管理和服務機制不斷完善,評估認定了2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12所州級示范性幼兒園,7所省級一類幼兒園、1所州級一類幼兒園,8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五年內投入5.13億元,實施了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兒園全覆蓋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幼兒園170所,已經開辦的幼兒園281所,比2010年增加了265所,實現了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500人以上生態文明小康村幼兒園全覆蓋;近三年共招錄(轉崗)幼兒教師946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建民營”等途徑補充159名幼兒教師;全州在園幼兒達到23728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1.09%,比2010年的13.5%提高了67.59個百分點,特別是農牧村兒童入園率的快速提高,有效解放了農牧村家庭勞動力,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脫貧致富,讓貧困地區幼兒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上。
大力改善辦學條件,讓每個孩子接受優質公平的教育
2011年全面實現“兩基”目標以來,甘南州各縣市著力健全完善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的長效機制,多措并舉,持續發力,狠抓控輟勸返復學工作,確保了一個孩子都不掉隊。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持續發展,確保了每個適齡兒童少年“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吃得飽”,全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8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3.6%。近幾年全州投入15.76億元,實施了藏區專項、全面改薄等項目,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校舍總面積達到174.7萬m2,生均小學12.21m2、中學15.29m2、幼兒園7.42m2。中小學1人1桌1椅(凳)再次更新,寄宿制學校實現1人1床;中小學生均圖書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儀器設備值均達到甘肅省標準,義務教育學校實現了班班通全覆蓋,農牧村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舟曲縣率先通過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驗收,合作市、卓尼縣、瑪曲縣將于2017年接受國家評估驗收,全州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有力的促進了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優質的教育。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擁有一技之長
職業教育是實現精準脫貧、提升人生價值、擺脫代際貧困的有效方式。近幾年來,甘南州堅持科學謀劃,制定出臺了《甘南州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甘南州職業教育“一州一校”建設規劃》和《甘南州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統籌城鄉資源,合力推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力地提升了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2011年起投入2.2億元,整合州屬4所中專,高規格新建甘南州中等職業學校,規劃總占地300.67畝,總建筑面積10m2,在此基礎上將升格建設高等職業院校,這一發展思路和做法走在了全國藏區前列,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同時,深入推進“2+2+1”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州內中專學校與省中醫學院、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武威職業學院等高等院校實現了聯合辦學;與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教集團、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信息工程學院、廣州工商學院等省外高等院校簽訂的對口支援框架性協議逐步落實,全州中職教育招生數從2012年的454人增加到2016年的1079人。
師資建設雙向加力,確保鄉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甘南州將教師隊伍建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制定了《甘南州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按照“一提高、兩加大”的思路,突出精準施策,突破瓶頸制約,切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一提高”:著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2013年以來投入8678萬元,新建鄉村教師周轉宿舍1054套。2015-2016年共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3463.43萬元,2016年全州5650名鄉村教師平均月補助標準達325.15元。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州、縣市按每月200—300元標準發放班主任崗位補助,2016年落實班主任崗位補助735萬元。職稱評聘在限額內優先考慮鄉村教師,落實英語、計算機免試政策,對論文不作剛性要求。“兩加大”:加大對口支教力度,加大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我州將“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作為助推教育扶貧的重要抓手,在“三區”支教教師每年享受1.8萬元生活補助的基礎上,要求“城市中小學教師晉升高一級教師職稱(職務),應有在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2年以上(累計)的經歷”,從政策和待遇雙向入手,激勵城市教師支援鄉村教育。endprint
2014-2017年,來自張掖、武威、省財政學校的優秀中小學教師在甘南州支教289人(次),州內選派382名城鎮學校優秀教師到鄉以下中小學開展了支教。2015年起實施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頂崗支教計劃,省教育廳每年從西北師大、河西學院等4所省內高校選派300名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到我州基層幼兒園支教,有效緩解了幼兒園師資短缺問題。同時,堅持實行縣域城鄉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建立了縣域內教師流動交流機制,采取定期交流、學區一體化管理、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推動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推動鄉中心學校教師到村小、教學點交流輪崗,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教師隊伍的持續穩定,為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積極爭取政策,讓更多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為了讓更多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甘南州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的政策支持,實施高考“雙記總分”改革,拓寬了雙語類學生報考普通院校渠道,累計有3676名雙語類學生進入普通院校,在此基礎上,實施了少數民族緊缺人才藏區專項招生計劃,在省內普通高校首次單列了雙語類專項計劃,2016年定向培養雙語類政法、師范、醫學、理工、農林畜牧、水利、文化、旅游緊缺人才527名。2012年開始,實施了“9+3”藏區免費中職教育,近4年共招生1655名,使更多初中畢業生接受了優質的職業教育,有效緩解了中職生源萎縮、職普比失衡的情況。
同時,甘南州州在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12所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實施“內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擴招工程”,再次拓寬了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途徑,有力地促進了各族學生的交流交往交融。
精準落實資助政策,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扶貧助學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甘南州構建了以政府資助為主、社會資助為輔、多渠道籌措助學資金的三維助學體系,全面落實了學生資助各項政策。近五年來,落實義務教育保障新機制政策資金15.13億元,寄宿生生活補助從2010年的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2200元;落實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6778萬元,累計資助學生4.72萬人(次);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2057萬元,資助學生1.25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州、縣市投入資金2478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牧村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營養改善計劃和農牧村學前教育公用經費納入地方財政保障政策;2012年以來,各級按生均每年900—1100元的標準補助普通高中公用經費,所有高中生免收學雜費、住宿費、取暖費、保險費等,累計投入資金7416.2萬元,全州學前和高中教育實現了低標準免費。特別是2016年,省政府為在園幼兒按每人每年1000元標準免除保教費(補助)、對建檔立卡戶在園幼兒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補助資金,落實資金2462萬元,受助幼兒4.9萬人次;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普通高中學生按每人每年800元標準免學雜費和書本費,共落實資金404萬元,受助學生1萬人次;為省內高職院校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免學費和書本費資金1407萬元,受助學生2724人;同時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了生源地助學貸款,做到了應貸盡貸,確保了“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