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軍
【關鍵詞】 留守兒童;道德;機制;興趣;安全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3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 成千上萬的中國兒童被留在農村跟老人一起生活,成為“留守兒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數量超過 6000萬,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一、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身心發展亞健康。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父母的生活照顧,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家庭教育缺位,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一些兒童出現了內心封閉、情感冷漠、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逆反心理強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二是學業成績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有效監管,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強,缺少學習動力,出現厭學情緒。部分留守兒童看到沒上過什么學的父母照樣能在城市打工掙錢,覺得讀書不讀書也沒啥區別,不自覺地陷入“讀書無用論”。
三是道德行為失范。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道德約束缺乏,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出現行為偏差,有的甚至出現違法違紀行為。
四是安全隱患凸顯。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是爺爺奶奶,只關心孩子吃飽穿暖,不注意孩子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問題,學校和家庭在安全銜接上存在漏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事故發生。
二、學校關愛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任務
一是要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機制,提升留守兒童教育水平。學校要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與常規教育教學工作同部署、同落實,校長要親自主抓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要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要建立留守兒童學生專項檔案。組織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真正使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學文化、學做人的臨時家園。開通網絡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隨時與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保持親情聯系。同時,充分利用春節、農忙、假期等孩子父母返鄉的機會,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要加強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教育,規范留守兒童行為。要建立完善留守兒童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班主任老師要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地址、聯系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護人姓名、聯系方式、心理健康情況、在校表現等,高度關注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加強動態監管,與監護人共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特別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輔導,學校一方面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和情感需求,想方設法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要注意保護好留守兒童學生的隱私,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上去看問題,關心了解他們的吃、穿、住、行、睡等生活,引導留守兒童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努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三是關心留守兒童學習,提升學習興趣。對于學業成績較差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和課任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每位教師幫助幾名貧困留守兒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教會他們學習方法,鼓勵他們認真完成作業。同時,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 把學習成績較好、溝通能力較強的班干部和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讓他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一起合作,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級的主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是加強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避險能力。學校要開足安全教育課程,確保安全知識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班主任和課任教師要對留守兒童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選取一些發生在孩子們周圍的真實案例,用留守兒童容易接受理解的日常生活用語,針對青少年中容易發生的溺水、打架、盜竊,不文明上網等常見的案例,生動詳細地講述安全事故和個別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及后果,引導他們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要組織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定期邀請消防、交警、衛生等部門專業人員,根據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校園安全、校外活動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緊急避險、食品衛生和傳染病預防安全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要充分利用圖片、幻燈、視頻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對留守兒童開展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避險意識。同時,要組織開展防電、防火、防水、防震、防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應急演練,努力提升留守兒童的安全避險能力。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