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燕
【摘要】高職學生應具有較高的語言能力、嫻熟的業務技能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的日益緊密,對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也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本文從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出發,探討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一系列教學策略,從而增強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及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文化差異 跨文化教學 跨文化交際 策略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隨著國際交往的日趨緊密,人們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逐漸增多,這就無形之中對高職英語教育提出新要求。眾所周知,良好的語言技能是實現國際交流與溝通的必要前提,若缺乏語言運用能力,那么跨文化交際則顯得毫無意義。但因為不同國家擁有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人文環境、思想價值和經濟體制等方面,所以形成不同的文化體系。這要求我國在與西方國家進行合作交流過程中,既要具備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又要充分了解各國的文化差異。因此,本文對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策略探討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角度。高職學校的生源類型相對復雜,有高中生、中專生、職高生等。而這些學生通過多年的英語課程學習,大多數都具備英語基礎。但由于極方方面面的原因,又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基礎薄弱、英語水平高低不齊、語法和詞匯掌握不牢靠等,尤其在口語、聽力上更是先天性不足。此外,還缺乏濃厚的興趣態度、端正的態度。
2.教師角度。優秀的師資隊伍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學普遍存在文化輸入少、理論知識輸入多、具體語言感悟少、語言技能強調多等諸多問題。某種程度上來說,英語教學逐漸淪為應試教育的場所,教師一味地重視理論知識、語言技能的灌輸,忽略了英語教學背后的文化熏陶,也沒有將語言與文化之間緊密結合起來。
3.語境角度。真實的語境是英語教學的客觀要求,也是語言應用的重要因素。在我國,英語是作為一門外語進行學習的,不具有理想化的語言環境,缺乏對西方文化傳統和習俗的認識。加之由于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有限,所以很少閱讀西方原滋原味的文化作品及報刊雜志,這就容易導致對西方文化理解失誤,產生較差的學習效果。盡管高職院校非常重視英語教學,但其氛圍卻并非濃郁。
二、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1.跨文化教學對我國高職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水平,是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高職英語教育旨在培育出具有較高語言溝通能力、掌握涉外活動所必備知識與技能的創新性專門人才,并使學生在對外實踐活動中獲得獨立交際的能力。此外,由于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逐漸加深,高職畢業生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無法避免地與外國人進行接觸,與世界各國進行宏觀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而交際效果的優劣對高職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2.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融合是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本質。我國英語教育經歷了多個歷史發展階段,最初就接受以“結構主義論”為核心的教學體系。結構主義論指出:語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的是內部結構認知。在這種教學體系下,整個語言教學被局限于語言知識的框架內。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交際法的持續推廣,英語教學強調社會交際作用和運用功能,這也就要求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加強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之間的融合,汲取先進的教育觀念,從而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發展與進步。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策略
1.加快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增強師資建設。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強弱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把握具有直接影響。所以,為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高職教師應與時俱進,加快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也經歷從封閉式到開放式的變化,注重提高教學素養;明確教學方向與目標,繼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興趣愛好、知識接受度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采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顯著作用。與此同時,教師應扮演課堂的組織者及知識的指導者,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充分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行全方位地學習,并且留心觀察學生。
2.培養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意識。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教師僅作為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加之跨文化交際水平的提升是需要主動進行學習的,消極懈怠地學習無法起到最佳效果。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意識,使學生意識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而且通過具體行動來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語言能力和交際水平。如此一來,高職學生在經過課堂教學后,再利用課余時間來鞏固基礎知識,才能有效促進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發展。
3.利用多渠道、多手段使學生感受異國文化。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可利用多渠道、多手段使學生感受異國情懷和文化。一方面,跨文化教學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語言應用技能,同時還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強化他們對跨國文化的了解。針對該種情況,由于異域文化學習相對枯燥,高職英語教師可采取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和獵奇心理,使他們對國外文化產生極強的吸引力,并且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區分語言表達的差異,通過各種方法來讓學生體驗異國文化、產生文化共鳴。
參考文獻:
[1]陳希潔.跨文化交際中詞匯空缺現象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