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峰
心理暗示是采用鏈接含蓄方法來影響人心理狀態的一種行為,將其應用到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當中有著顯著的價值,能夠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還能夠間接的將教師對學生的信賴、期待和贊賞傳達給學困生,使得他們能夠端正學習態度,減少英語學習當中的焦慮情緒,極大的提高其學習成效。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心理暗示在學困生轉化中的作用,并且能夠從學困生實際出發來優化心理暗示的應用方法。
一、心理暗示在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中的作用
英語學科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培養學生的跨交際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而同時學好英語也是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能。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當中存在很多的英語學困生,對英語學習有著畏難情緒和心理障礙,這又加劇了他們的英語學習困難度。為了突破學生的障礙,可以將心理暗示巧妙的應用到學困生轉化當中,最大化的發揮心理暗示的作用。第一,心理暗示能夠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本身學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就有著失敗的經歷和體驗,這也是他們的一大心理障礙,而教師通過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能夠讓他們重拾信心,認識到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學習障礙。第二,心理暗示能夠提高學生英語興趣。通過恰當的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學生的語言興趣也就逐步的構建起來了。第三,心理暗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有了心理暗示的引導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策略夠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而學困生的學習效果也會相應的得到質的提升。
二、心理暗示在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中的應用策略
1.體語暗示。體語暗示是心理暗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是強調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一定的含義,在具體的應用當中可以借助手勢、表情、眼神等來發揮作用,通過靈活巧妙的應用身體語言來達到一種無聲教育和引導的效果。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恰當的運用體語暗示方法,在提問較為簡單的問題時更是要重視觀察學困生反應,并且用自己的表情以及眼神為學困生傳遞來自于教師的期待以及信賴,進而促使學困生踴躍的回答問題,讓他們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學“Colors”時,教師可以提出簡單問題: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教師可以用這樣的簡單問題來引起學困生的回答積極性,并且在學生完成回答之后為他們給出積極的暗示以及鼓勵。比如說可以為他們投出贊賞的目光,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當中再接再厲,獲得更大進步;可以用手拍拍他們的肩,讓學困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善意以及重視。
2.聲音暗示。這里提及到的聲音暗示實際上是利用聲音變化來起到暗示的作用。這里的聲音變化主要有音量、聲調、節奏、語速等方面的改變這些因素能夠形成對言語表達的輔助和支持,同時還能夠提高語句表達的生動性。聲音暗示同樣也是心理暗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教師能夠靈活的控制好語調、語速、節奏、語音等,突出聲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以此來傳達情感和交流思想,有效提升心理暗示的感染力。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善于應用聲音暗示來引導學困生集中注意力的投入到課程學習。例如,當教師在講解一般性知識點,如英語單詞和重點詞句時可以將語速適當的放慢;用語音的升降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解故事性強的英語內容時,教師可以調整聲音節奏,用加快節奏的方式來呈現緊湊的故事情節,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3.言語暗示。言語暗示是初中英語教師普遍應用的一種心理暗示手段,是要用言語來傳遞暗示信息,進而對學困生產生影響,促進學困生的轉化。相對而言學困生情感十分脆弱,并且很敏感,此時教師恰當的言語暗示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如果不能夠恰當的運用言語暗示方法,很容易對學困生產生情感和自尊的傷害。對此,英語教師要善于給學困生積極的言語暗示和評價,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沒有放棄他們,給他們同樣的關注和關愛,使得學困生能夠重拾信心,用自己的努力來給予教師期待的回應。教師在用言語暗示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來進行語言方式的選擇語言方式的選擇。例如,在對學生的英語作業進行講評時,教師要避免點名批評的方式,而是用耐心的教導來讓學困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言語的暗示。如學習work hard短語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困生說:I know you work very hard. You will make big progress if you work harder and harder.
心理暗示對于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有著顯著作用,能夠幫助學困生重拾信心,產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提升其學習質量和效率。而要更好的發揮心理暗示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困生實際情況的了解,結合他們的具體需求,恰當的運用體語暗示、聲音暗示、言語暗示等心理暗示的策略降低學困生轉化的難度,提高教育引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