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娟
【關鍵詞】 班主任;學生;和諧關系;內涵;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5—0035—01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界一個永恒探討的話題,不斷地被人們關注并發展。小學階段是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頑皮、好奇、好動等兒童的天性在小學生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小學生的和諧關系,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發揮其職能對班級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能更好地維護小學生的天性并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班主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和諧,它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得到完美地契合,最終形成協調統一的關系。站在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角度,和諧關系是指師生之間通過共同努力達成的新型關系,是班主任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的成熟且協調統一的關系。具體說來,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是尊重、民主和發展的精神表現。班主任與學生是獨立的兩個個體,具有同樣的人格及尊嚴。班主任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個性想法和個性創造力,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實現班主任與學生主體關系的確立。而學生只有尊重班主任的工作,積極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二,是班主任與學生個性全面交往上的新型合作關系的發展。小學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及時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在相互交往中讓彼此受益,發揮雙方的創造性,進而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
第三,其核心在于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心靈上的互相接納。班主任與學生只有在心理上互相包容、互相接納,才能形成真摯的情感關系,才屬于和諧的關系。在班主任與小學生的和諧關系中,師生感到愉快和滿足,班主任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崇敬,學生得到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這才是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最核心的內容。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策略
1. 尊重學生,拉近師生距離。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中對于教育核心的認識,要將一切的教育活動圍繞著學生展開,尊重學生,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平等認識和思想開化。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小環境,而且思維還處于活躍期,因此,學生通常會產生種種特殊的想法和認識,雖然這些認識有對有錯,但關鍵之處就在于突發奇想,這是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一種表現。小學班主任自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小學生思想的正向發展,在平時的課外課間等一些空閑時間應該多與學生溝通,鼓勵和幫助學生。比如,有些班主任就會專門對班級中一些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定期談心,談心的內容與學習聯系不大,多為關系學生生活、思想負擔、學習負擔等方面,經過談話學生會逐漸放開心扉,自愿地向老師傾訴,這就是一種通過關心學生來加強師生關系的方式。
2. 學會傾聽,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在班級管理中,特別是班主任,要想走進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情況,把握學生最敏感的心理問題,就需要我們學會傾聽,多與學生交流。在與學生交流時,一定要做到平等,不居高臨下,不擺出師長架子,要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只有真誠地、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才會信任你,才會把心里想說的話毫無保留地向你傾訴,你也才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這樣才能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產生凝聚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3. 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贊揚大于批評。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不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行形成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更不能形成自己正確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的言行還具有兒童的天性,但是他們積極進取,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小學班主任要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引導,并對他們進行講解,讓他們從內心明白哪些言行是可取的,哪些言行不可取。對于正確的言行,班主任要給予表揚和贊許,讓他們積極發揮;而對于不可取的言行,教師不能采取批評的方式,而要以引導的形式讓小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給予合理的建議和意見。特別注意的是,班主任要不斷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表揚,以便使這種閃光點發展擴大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學生,最終構建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4. 改善教學方式、方法。班主任應該及時地向相應的授課老師建議適當的教學風格和方式,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接受教師的教導,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例如,對思維活躍的學生進行簡化練習,但是增加課后探索的要求,并對課后探索的成果進行檢驗,這既能讓學生避免接受重復死板的練習,又能更好地接受新的有用的知識,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無形的指引,進而逐漸改善心理特點。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