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芳
【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主導權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48—01
閱讀作為一種活動,能夠幫助人們進行思維拓展、信息處理,使其更好地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提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使得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使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閱讀,從而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進而提升閱讀能力。下面,本文圍繞新課標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這一主題展開論述。
一、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進行培養,這里所說的獨立不是學生全程自己一個人完成閱讀,而是加強訓練。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在閱讀教學中,訓練的作用就是對教學質量進行提升,對閱讀教學進行改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閱讀方法進行了解和掌握。在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方法融入其中,使得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對閱讀方法進行掌握,并在對此方法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和提升閱讀能力。
二、讓學生掌握閱讀教學的主導權
在新課標中可以看到:在發展和學習的過程中,其主體為學生本身。在閱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應該對這一理念進行貫徹。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能夠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語言進行豐富,促使自身語感完善,從而對自身獨立閱讀的能力進行培養。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組織固然很重要,但是學生的閱讀也十分重要,閱讀教學是建立在文本、學生以及教師三者之間展開的,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互相制約和促進。然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必須通過教師放權來實現。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自主能力較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將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從而使得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學習主體。
若想使得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首先,教師對學生應該尊重且信任,將閱讀的空間留給學生。其次,應該將服務于學生的理念建立起來,不再讓學生對教師言聽計從,而是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力和知識水平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適應學生的需要,使得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第三,應該將相互合作、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不僅學生要尊重教師,教師也要對學生予以尊重,從而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第四,張揚學生的個性,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進行滿足。最后,教師應該將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得學生對基本的閱讀方法進行掌握,使其自主地進行學習和閱讀,從而使得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
三、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
書本和課堂不應該是閱讀活動開展的唯一載體,閱讀活動應該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開展。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其開展的閱讀活動豐富多彩,能夠通過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鍛煉。在新課標中還提倡教師對網絡、圖書館等信息渠道進行利用,從而進行探究性閱讀。目前的社會處于信息化時代,在此情況下就需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利用信息平臺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提升
從語文新課標中可以看出,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理解、感受、評價欣賞的能力進行培養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進行培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于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來說,語文課程標準具有多維的閱讀能力要求,讓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就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本文就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講了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讓學生掌握閱讀教學的主導權、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以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提升等措施。在小學階段,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地位十分重要,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關鍵點就是對學生閱讀學習的方式進行改善和轉變。通過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對閱讀感興趣,自己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教師還需要采取措施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應用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其閱讀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以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