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庭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章分析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并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促進學生健康地發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品質;德育素材;激勵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經說過:“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學歷等,而在于是否具有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質。”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品質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培養21世紀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我們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行為現象
少年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成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復雜化,身心健康發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身上存在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給個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將無法估計。
二、小學數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睂W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徑。而小學數學又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新大綱明確指出:“要根根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品質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現實教育的要求。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策略
(一)善掘德育素材,增強民族意識和危機意識
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涵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因此,教師要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德育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讓學生不但能夠學到數學知識,還能感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和感染。一般的德育素材有以下幾種。
1.數學史料。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板塊其中多為數學史料,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教學研究的突出貢獻,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豐功偉績,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奮發拼搏的精神。例如:“我國在2000多年前就用算籌記數。”“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比西方國家要早一千年。
2.數據材料。在數學教科書的例題、練習中存在著許多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和說服力的數據材料,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在不斷發展,社會競爭激烈,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祖國發展的時代脈搏,同時還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危機感與使命感,激勵學生為富國強民而努力學習。
(二)善借科學性、實用性的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崇尚科學、努力學習的意識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為研究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領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讓他們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探究的欲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決心和信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例如,學習土地丈量和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的計算時,讓學生實地測量計算,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懂得這些知識在建筑工程、農田水利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積極挖掘生活中、社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
(三)善設小組合作,實踐活動,培養合作、交流、創新的意識
小學生由于閱歷淺,對于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經常會出現與其他學生不和,與社會沖突等現象。因而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的教材和大綱要求,創設心理鍛煉的機會,幫助小學生樹立團結合作、公平競爭的意識,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探究環節,設計小組合作、小組競賽等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還可以鼓勵和指導學生走出教室,積極參與社會調查、課外閱讀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例如:高年級學習“利息”知識后,組織一次“我是小小存款員”的數學實踐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到銀行調查利率情況,訪問業務人員,填寫調查報告;組織“業務小能手競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口,進行充分的心理體驗,積累正反兩方面經驗,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培養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等,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善設練習,增強勇于進取的心理意識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人們獲得成功所必具備的素質。如今一些小學生生活條件優越,缺乏吃苦耐勞的毅力,在學習上養成了怕麻煩、怕動腦的壞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數學學科邏輯性、嚴謹性強的學科特點,采用設難障礙法、競賽提高法、條件限制法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例如,可以設計一題多解、趣味數學的練習,對于善于思考的學生激勵評價,引導學生多思,克服怕動腦的心理意識。又如,經常開展一些定時定量的競賽活動,在這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認識自我,磨煉自我,超越自我,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培養堅強的意志、勇于進取的心理品質。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自我修養、語言表達、人格魅力、耐心與責任心等優秀品質,同時還需要教師愛崗敬業,對教學事業熱愛,對學生有充分的耐心,積極主動地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他們的成績。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對自己的教學學會反思,發現不足的地方應及時改正。
(五)善用激勵手段,增強向上、向善的心理意識
從教師在孩子面前實施激勵性的暗示與認可的那一刻起,就已在孩子身上種下了一顆向上、向善的種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適時適度地使用好激勵和暗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學生以更多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要善于使用賞識、贊賞、鼓勵,當學生表現出色時要充滿激情地給予肯定與鼓勵,當他們失敗時,要張開有力的臂膀給予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面對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言傳身教的榜樣示范作用,用積極向上的做事態度、善良謙卑的做人態度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時刻給學生注入正能量,讓學生認可自己,相信自己,挑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教師可積極參與學生實踐活動,如數學游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在數學游戲中鼓勵學生,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認識圖形”一課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組開展一個課題小活動,每組5人,要求各組學生根據教師口號快速擺出相應的圖形形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認識圖形,還可以有效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友愛的品質。
(六)注重教師品質培養,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而且要求教師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改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為達到此目的,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質,增強對學生教育的耐心。另外,對教師的高要求也正是對教學質量高要求的體現。傳統理念下,只以學生成績來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使得教師將工作重心都轉到了提高學生成績上,而忽視了自身心理品質的培養。于是很多教師對于成績較差或是難以教導的學生選擇了放棄,沒有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學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善的職稱評價制度,以此激發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地去培養自身的積極心理品質。科學的職稱評價制度不光注重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成果,對于教師的心理品質和職業素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例如,學??梢越ⅰ靶W數學優秀教師”的職稱評價,從多方面來對教師進行職稱評價,在取得“優秀教師”的職稱之后能夠多領一份職稱工資,以此來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新課改理念提倡要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使學生的心理達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將來參與建設祖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炳榮.論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23.
[2]李春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04):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