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林
【關鍵詞】 高中語文;愉快教學;環境;關系;節奏;多媒體;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52—01
幾千年前《論語》中就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揭示了學習過程本身應該是充滿樂趣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緒對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愉快的心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輕松地接受知識。那么,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該如何實施愉快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此問題作了初步總結,以便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
學生對環境的感受很敏感,壓抑的環境會使學生不愿意思考,而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學生感覺不到壓力,必然會獲得快樂的體驗。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對每一個未知都充滿好奇,會主動地去接觸知識、分析知識,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愉快輕松的環境是使學生愉快學習的首要條件。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愉快的教學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而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則是完成這一工作的前提。高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獨立意識較強,逐漸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再依附于教師,已轉變為與教師地位平等的學習主體。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好壞,主要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而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高漲。
三、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課堂中的活躍氣氛和教師的情緒是分不開的,所以教師在走入課堂時要面帶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學生,使學生放松心情,然后再進行課堂氣氛的調節,使學生的情感和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的情感保持一致,這樣對于學生融入到課文中去體驗作者的情感是非常有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采用的導入內容既能調節學生的情緒,又能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從而使學生能用正確的情緒去體驗課文中描寫的事物,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在滿心的愉快中度過每一堂課。
四、調控扣人心弦的教學節奏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高中學生的生理發展狀態來把握教學節奏,既要保證學生通過學習有所提高,又不能節奏太快影響學生的接受和吸收。因為高中生的大腦正處于發展時期,他們的思維通過外界的刺激會產生強烈的反應,對語文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同樣如此。在新形勢下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大腦興奮中心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運用有趣的提問來加強他們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學習能力逐步增強。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有節奏的教學時,不僅教學速度要保持一定的節奏,教師的語言也要具有藝術性,充滿節奏感,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經濟的發展,學校教育和教學設備也在不斷完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把文字轉化成直觀的圖畫,這樣可以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通過朗讀課文之后,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走入課文,感受課文的深刻內涵。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如果教師讓學生自讀課文領會其中對景色描寫的文字時,學生對景色的理解不會很深刻,而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其中的景色,可以讓學生直觀體會到荷塘月色的美,以及作者在運用文字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助于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以沖擊,培養學生對文字中蘊藏含義的敏銳性,提高他們在文學方面的能力。
六、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要想使語文走進生活,就必須使語文教育與生活互相融合,做到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社會生活實踐的開展要注重多樣化、人文化,使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并能把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加強課內外的溝通,實現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學習得更有趣、更有效。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實現全面發展。愉快教學是教師素質的體現,是我們追求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職業,對每個學生都要負責,有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在課前備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不斷鉆研,向優秀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愉快教學的理想境界。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