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師生均以就業為教育導向,而擴招政策影響下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狀況卻不并讓人樂觀。很多學生在接受了高職階段教育走入社會后,其專業知識與專業素養難以匹配崗位需求,依然難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本文將重點關注高職數學專業學生,以數學文化作為研究切入口分析如何將數學文化融入高職課堂,來提升高職學生的數學素養,以改善高職數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職;數學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10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0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緒言
數學,作為基礎科學的一個分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樣有著難以想象的巨大作用。然而,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并沒有讓數學成為所有人熱愛并追捧的一個學科,甚至因為數學本身的晦澀與高深讓很多人敬而遠之。尤其對于高職數學專業學生而言,數學是大量習題的代表,毫無美感可言,盡管他們掌握了數學專業相關的知識,卻依然缺乏數學專業的思想與精神,對于數學的文化與內涵,依然缺乏深入的理解。
一、數學文化與數學素養的內涵界定
(一)數學文化的內涵。對于大部分的現代人而言,數學是一種科學,是一種工具,是一種技術,是高高在上、神秘復雜、讓人敬而遠之的學科。有的學者笑言:“研究數學的人是孤獨的,因為數學是孤獨的”。沒錯,人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數學,一直學習數學,隨著數學的專業度逐漸提升,很多人對數學感到無能為力,導致數學最終曲高和寡。然而,真實的數學是有文化的,有內涵的。2007年,南開大學顧沛教授在其“漫談數學文化”的演講中給出了他的見解:從狹義上說,數學文化即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極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廣義上說,除了狹義的內容外,數學文化還包括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雖然到目前為止,數學文化還未得到一個被普遍公認的定義,但數學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與熏陶卻是不容否認的。
(二)數學素養的內涵。隨著數學本身的文化發展,數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逐漸加大,這種影響滲透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形成了人類的數學素養。而人類對數學素養的認知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最初只關注人對數和量的運算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數學素養的內涵逐漸延伸到統計推理、空間概念等。直到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數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逐漸深遠,數學素養的內涵也趨于圓滿。2006年,我國國家教育部對“數學素養”的內涵給出了五方面的概括:第一、主動探尋并善于抓住數學問題的背景和本質的素養;第二、熟練地用準確、簡明、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數學思想的素養;第三、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的素養;第四、對各種問題以“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從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素養;第五、善于對現實世界中的現象和過程進行合理的簡化和最化,建立數學模型的素養。
二、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有助于其人格完善。從人本主義視域來講,教育的最終目標即為通過知識的授予、思想的感化賦予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狀態。培養高職學生的數學素養,對高職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幫助其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認識世界、思考問題,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方式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考驗,有助于高職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人格。
(二)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有助于其職業發展。高等職業院校致力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大部分就讀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會走向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但是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數學仿若洪水猛獸,在學校期間不愛學數學,逃避數學。但是一旦走向工作崗位,很多工作卻需要借助數學知識解決。因此,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有助于學生掌握一些數學知識本領,在走向工作崗位時能夠順利應對工作需求,有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
(三)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有助于社會進步。高職院校學生走入社會后,將為工作單位與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知識、技術支持。具備一定數學素養,能夠幫助他們更加理性地應對工作中的問題,運用邏輯分析方法處理工作中的問題,以更加科學、客觀的態度對待工作與崗位職責。因此,提升高職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夠有效提升他們對于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能夠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有助于社會的進步。
三、以數學文化為切入口,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的對策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多年,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然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數學素養卻逐漸成為了師生們淡忘的“死角”。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不斷增加,數學教學逐漸專業化、高等化,很多學生已經對數學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論什么數學文化與數學素養的提升。然而,高校數學不應該是孤獨的、不應該是束之高閣的,高職院校的師生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數學文化,以數學文化作為切入口,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將數學文化引入高職教育
要想以數學文化為切手,就要打破以往“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對于數學的僵化認知。數學不該是“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數學是有文化的,是內涵的,是人類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充滿魅力與光輝的一門學科,要把數學文化引入到高職教育中來。
1.教師要主動把數學文化引入到課堂之中
要想將數學文化引入到高職教育中,首先需要教師樹立起正確的高職數學教育觀念,要理解并讀懂數學文化的深刻內涵。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數學習題與知識點,高深晦澀的數學很快就會讓學生產生壓力,產生畏難情緒。筆者曾經與高職一些數學專業的學生有過深入交流,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學習數學有什么用處,認為自己“做了一萬道題也用不到生活中”“將來不會從事數學相關工作”,這些消極表象的深層原因都是因為學生們沒有真正理解數學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應當主動把數學文化引入到課堂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們知識點,還應當讓學生們知道這些知識點的由來、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點,將來這些知識點能夠應用到哪些工作當中。endprint
例如,在學習微積分時,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是困難的,他們不愿意去面對沒完沒了的公式與習題,但他們會對微積分背景下的阿基米德、開普勒、牛頓的小故事充滿了好奇與趣味。在學生們“積”到焦頭爛額之時,教師引入一個“牛人牛事兒”轉變一下課堂氛圍,學生們就會消解一些煩躁情緒,且能從前人的成就中獲取一些前行的動力。
2.學校要主動給開展數學文化相關特色活動
除了要在課堂上“做文章”,學校還應當給予數學一個更加開闊的文化發展平臺。筆者走訪過多個高職院校,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校園現象。目前,很多院校的學生都開展特色社團活動,社團類別也是紛繁多樣,有街舞社團、瑜伽社團、英語社團、社會實踐社團……卻從未曾看到哪個學校組織過數學社團、開展數學相關文化活動,可見數學在高校學生中的尷尬地位。因此,學校應當行動起來,給予數學一個新的發展平臺,要通過多種多樣的特色活動打破學生們“數學好難”的傳統認知,建立起“數學好玩”的新型觀念。
例如,可以邀請數學專業的師生們做一場“數學與生活”的展覽、邀請知名的數學專家為大家講解他們的奮斗故事、觀看像《少年班》這種與數學相關的主題電影等,把數學文化深入到學生們的身邊,讓數學不再“形而上”。
(二)從數學文化著手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我們說:“知識會有淡忘”,的確,哪怕記憶中很牢固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變得模糊生疏。對于數學來講,哪怕做了無數的習題,學生們掌握的是數學的技能,這種技能終究會有退化,但如果培養了學生們的數學素養,就很容易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因此,可以從數學文化著手,提升學生們的數學素養。
1.講述數學歷史。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且人類與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數學的貢獻。而在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中,卻很少有教師愿意用大量的教學時間向學生講述數學的歷史。事實上,講述數學的歷史能夠幫助學生們了解數學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能夠讓學生們理解晦澀的數學知識點的由來,能夠幫助學生們樹立一個數學偶像,并以此為榜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2.展現數學美感。人類始終未曾停止對“真、善、美”的追求,事實上,數學具有自己獨特的美感,教師所應當做的就是要讓學生們也看到數學的美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去探索、發現從數學衍生出的比例美感、建筑美感、邏輯美感、幾何美感……這些美感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很容易讓人“熟視無睹”,卻是數學在生活中的最為美好的體現。
3.塑造數學觀念。數學能夠帶給人類貢獻可謂數不勝數,對于日常生活來講,能夠運用數學觀念卻審視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就是數學的最簡單應用。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多進行數學觀念處理問題的實踐。例如,用數學觀念處理經濟問題、用數學觀念分析復雜問題、用數學觀念進行設計建筑……
數學的文化是多面的,隱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高職教師應當主動肩負起向導的責任,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文化,塑造學生們的數學素養。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關注當前高職學生的數學素養,客觀陳述數學文化與數學素養的內涵界定,深入分析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對其人格完善、職業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同時,立足當前高職教學現狀,列舉將數學文化引入高職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及從數學文化著手,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為我國當前高職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