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31-01
德育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在社會主義中國其內涵包括:思想教育,即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的教育;政治教育,即對政治方向和態度的教育;道德教育,即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精彩的課堂感動心靈,課堂應該從“一切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歸于孩子的生活”這一理念出發,珍視童心世界,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其自身特點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根據其真實體驗來引導,讓孩子們在這種看似尋常的“感動”中豐富情感、提升認識、超越自我,體驗著生命的增值和律動,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習慣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養成教育,應當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并愿意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德育如細雨,潤物無聲;課堂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吮吸著沙土里的水分。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
只有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于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學科的內容,無論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還是其它諸學科教材中都蘊含著德育因素,只是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這要靠任課教師的挖掘和融會貫通,并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取得教學和教育的效果。具體內容通過以下幾條來闡述:
教師的德育課程意識必須強化。必須摒棄過去那種狹隘的課程觀,以為課程就是傳授知識,而要把德育視為課程內容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熟悉過程與方法的同時,一定要恰到好處地落實好“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教師要善于變德育為“涓涓細流”,使其伴隨自己的教學,長年累月地浸潤、滋養學生的心田。
教師的表率意識必須強化。教師是學生心智啟蒙、培育、發展的導師,是學生心中睿智聰穎和德行高尚的人物。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乃至衣著服飾都可能是學生關注、品評、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從外表到內心都必須是學生的表率。要學生養成的行為規范,遵守的各項規章制度,當老師的要首先模范遵守;教學生怎樣做人,首先教師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記得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平時待人處事、教學、講課那是沒說的,可他就是有一個連他自己都不注意的口頭語。真正講課時好一點,批評同學時或平時講話時就比較明顯,尤其是生氣時就更明顯。他所在的班新來了一位女同學,該同學性格內向,言語較少,對這位教師的口頭談不了解。一次,這位女同學因鬧肚子痛沒來上課,女學生又不好意思講,這位教師聽了半天聽不清楚,老師越急,女學生越怕,最后這位老師氣急了,不由得一口氣講了好多個臟話,就是這位教師的口頭語。產生了想象不到的作用,硬是把這位女學生罵回家害了一場大病,最后竟連學也不上了。事后這位教師追悔莫及,他的本意是讓這位女學生把情況講情楚,可是生氣中欠缺冷靜,加上平時就有這個怪怪的口頭語,讓人聽起來受不了,好像是教師在罵他。從這個不輕意的小事可以看出,教師若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從嚴要求自己,不注意自己的“師”之形象,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和產生的副作用有多大!
大部分學科教材思想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從培養跨世紀人材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從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明確教學大綱中對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積極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靈活生動地融合于教學過程中,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應該說,我們的新課標、新教材,它的人文內涵十分的豐富。無論是教材的內容,還是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他們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