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尚靈
摘 要: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戰略性的工程,要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必須堅持走全面跟進(系統策略)、重點提高(重點策略)、分步實現 (漸進策略)的道路。
關鍵詞:教育;均衡;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17-01
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戰略性的工程。因此,教育行政機關除了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外,還必須確立全面性、整體性、系統性的觀念全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地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進一步來說要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發展,必須堅持走全面跟進(系統策略)、重點提高(重點策略)、分步實現 (漸進策略)的道路。
一、系統策略
從系統策略出發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僅需要國家政策調動學校的積極性,而且要充分地發揮社會與市場的作用。國家的作用主要是對公共教育資源進行公平、合理、科學、有效地配置,并從宏觀的角度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水平以及校際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學校的作用主要是充分地開發校內外人力資源通過開發資金市場、人才市場和技術市場等途徑與手段最大限度地籌措辦學經費提高師資素質,使學校的發展能夠獲得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保障。社會的作用主要是爭取社會公眾能夠與國家的政策理念、政策目標達成共識并通過社會捐助、參與管理、轉變機制等方式重點向城市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提供人力、物力與財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切實地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整體辦學水平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市場能通過無形手調節教育資源配置,對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產生影響。如果任憑市場作用的自由發揮不僅不利于教育均衡的發展,而且將使教育發展的差距進一步加大。“市場并不能夠帶來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場經濟可能會產生令人難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巨大差異”因此,要想使市場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就必須要加強國家這只有形手對市場的干預與控制。
二、重點策略
全面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因此,在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既不能把短期目標定得過于理想,也不能把目標定的太多。目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農村教育問題,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村教育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哪一個區域、哪一所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可能面臨著辦學經費短缺、師資力量不足等困境,但是相對于發達地區的城市學校和重點學校來說,落后地區的農村學校和一般學校在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為嚴重。此外,對于偏遠、落后的農村來說,許多家長的觀念過于落后、保守,也是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從教育發展的格局來分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應該重點解決的是西部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村教育問題。不同的問題解決的策略是不同的。對于家長觀念落后的問題可以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必要的時候也可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對于辦學經費和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國家可以適當增加對這些地區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建立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學校短期服務的制度,比如招聘優秀健康的退休教師到貧困的地區支教。推行義務教育完全免費制度以及其他的教育扶貧制度等等。
三、漸進策略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須根據漸進原則的要求分步實現。
1、要統一思想認識。統一思想認識就是要使政府、學校、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對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義與作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就是要把這項政策的實施同實踐“三個代表”與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地把這項政策真正落實到實處,為此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共識:一是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放在縮小縣(市、區)域內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上。二是把推進縣(市、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和改造城鎮薄弱學校上。
2、要逐步縮小辦學條件的差距。縮小辦學條件差距的途徑和措施主要是: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城市薄弱學校教育經費投入的力度,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農村地區、城市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二要取消重點校廢除過去那些對薄弱學校存有歧視性的教育政策,改變過去優質教育資源自上而下配置的狀況,讓農村與城市、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三要采取合并、改造等方式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優化管理。
3、要盡量縮小師資隊伍的差距。教育發展不均衡并不只是表現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上更主要地表現在師資的配置上。從一定意義上說區域教育、城鄉教育以及校際發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師資隊伍的差距所決定的。因此,縮小師資隊伍的差距對于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縮小師資隊伍差距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嚴把入口關。根據《意見》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履行對區域內中小學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加強轄區內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保質保量地為所有中小學配齊合格教師。二是建立區域師資力量合理交流與溝通機制形成以強扶弱的教育支援制度并積極引導超編學校的富余教師向農村缺編學校流動。三是加大對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骨干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增加師資培訓經費和免費培訓等方式切實提高薄弱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四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切實提高薄弱學校的教育水平。 為了保證上述策略能夠得到真正、有效的實施國家必須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與評估,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與評估機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與評估的重點仍然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師資力量的配備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等問題。督導與評估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應該突出實效性,應當把教育督導與評估的結果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并建立一些與督導、評估結果相適應的獎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