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高中學校教育中越來越重視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并且將探究式教學方法逐步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經過長時間的大量實踐表明,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以及課堂教學質量、效率,順利的完成新課程標準規定下的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我們知道,數學學科是高中學科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都起著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一、 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概述
所謂探究式教學,是指從特定學科領域或者現實生活中設計、選擇與確定探究“主題”,然后以教學的形式通過創設類似于學術、科學研究的探究情境,由學生根據“主題”自主、獨立的探索、發現、分析與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實踐檢驗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并從中獲得發展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使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的過程。所謂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圍繞某個數學主題,通過自主的探究、學習而使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包括觀察數學事實、發現與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主動探究與解決數學問題、掌握特定數學結論與規律,以及給出自己的解釋或者證明等環節。探究式教學本質上是以問題形式出現,其具有明顯的問題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特點,對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質
樹立新型教學觀念,是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順利與成功實施的保障。要求教師應該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師中心、知識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教學觀念,用新型教學觀念指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知識探究、應用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切實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型教學觀念指導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僅僅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向著搭建學生可持續發展平臺的目標邁進,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創造中獨立、自主成長。
2.創造合理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提升高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水平,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科學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學習數學課本中的基本定理,然后將一些應用型的實際問題合理轉化為有針對性的應用題,再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定理進行推導。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經過深入地探究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推導出相關的定理,學會對定理的靈活運用。除此以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科學、準確地掌握數學概念,教師也可以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例如,在講解“平面基本性質”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能夠借助兩支筆將三角板進行水平支撐固定嗎?”這樣的提問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激勵學生對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探討,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擴展,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3.利用理性認識引導學生尋找解題線索
探究式教學過程是將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有理性地完善并控制自己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探究效果。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之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理性認識,使其能夠理性地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最終合理地解決相關問題。例如,在學習“抽樣方法”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然后鼓勵并引導學生借助建模思想,對問題形成的過程進行有效模擬。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講述其在現實生活中購買水果的個人經歷,然后對學生購買水果的方法進行合理的總結與歸納。由于無法通過外表對水果質量的好壞進行判斷,大部分學生會在諸多水果中挑選出若干個想要購買的水果,在購買后憑借購買水果的質量來判斷水果的質量。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挑選水果的方式是否屬于抽樣方法,最終幫助學生認識到此種挑選水果的方法符合“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是一種常見的抽樣方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線索,也能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問題。
4.拓展空間、留有空白,延伸探究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的一個轉化過程。而探究式學習與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相吻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而“空白”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給予學生自主權的最佳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等留有空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主動地、深入的探究教學內容,真實體驗數學的價值所在,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延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為數學知識的轉化提供了有力條件。如:在學習“集合與函數概念”教學內容時,筆者結合學生數學知識弱的特點,首先提出問題:把本章的知識結構用框圖形式表示出來。誘導學生自主預習教學內容,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有個認識;其次,根據知識結構框架圖,師生共同探討有關集合的問題,即:一個集合中的元素應當是確定的、互異的、無序的,你能結合具體實例說明集合的這些基本要求嗎?類比兩個數的關系,思考兩個集合之間的基本關系;類比兩個數的運算,思考兩個集合之間的基本運算,交、并、補。當學生掌握集合的基礎知識之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通過本節的學習,你對集合、函數的概念有什么新的認識和體會?在課堂教學中留有“空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延伸了教學內容,鞏固了學生的探究結果,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最終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學習策略,其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效的將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來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對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發展下的高中數學教師,要不斷深化對探究式學習方式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對其科學、恰當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董晨暉.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10:70.
[2]姜辣.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案例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