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顯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53-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數學教學一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明顯地表現出對所學內容必須理解、必須掌握的心理傾向,因而就學得十分積極主動而有效。在數學教學中,我從課首、課中、課末、課后都做了初步的嘗試,以“趣”為線索,創設有趣、新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樂趣。
一、多維導入,撥動心弦
演員精彩的開場白,不僅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誘發觀眾的興趣。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導入部分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節課的開始,教師能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教材的內容,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設計導入語和導入形式,能激發、形成并保持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和對學習主題的注意力,啟迪學生思維,形成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通過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觀摩示范課和課堂教學實踐,我發現精彩有效的導入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課題新穎,先聲奪人。每節課都有自己的課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教師似乎不太舍得在課題的設計上花心思,久而久之,學生興趣索然。事實上,很多課題只要我們動一動腦筋,就能夠迅速激起學生的興趣,如算利息一課,我揭示的課題就叫“鈔票生出了鈔票”,新奇但又不失準確性。
2、設置懸念,激發動機。懸念,也就是懸而未決的問題。設置懸念是一門藝術。課始,老師保持一點神秘,設置一些懸念,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時,學生一定會刨根問底地尋求正確答案或方法,思維就活躍了。
3、直觀導入,引起注意。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稍弱,根據這個特點,他們對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易記住,而對枯燥、單一、乏味、抽象的數學知識缺乏興趣。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常用直觀導入法,讓學生通過耳聽、手做、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引起對新事物的注意,是學習新知識和促進理解的好方法。
二、吸引參與,體驗數學
良好的開端已成功了一半,但課中如果教師不因勢利導,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就會前功盡棄。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探究活動,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中體驗數學的魅力。
1、創設問題情境,師生互動。問題是數學的生命,大家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問題提出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在教師提供的開放性情景中選擇并提出問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這三種方式都可以組織起高效的學習活動,不能簡單地判斷孰優孰劣。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僅包含著問題,還包含著對問題的設計方式,包含著教師的啟發、鼓勵、暗示、點撥。
2、探究、討論,生生互動。新課程實施以后,我們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強調學生參與、強調實踐、強調探究、強調經歷。針對問題,應讓學生選擇不同途徑、采用不同手段對問題解決的方法進行探究,并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實驗、討論、修正等方式取得成果。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出思維活動的空間,學生自己能獨立探索的,教師要放手讓他們自己來完成,學生小組合作能解決的,教師要給他們機會,讓學生互動起來。
(1)獨立思考,引導初探。“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獨立思考應該是學習的核心,表現為我能學。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都有一種表現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這是獨立學習立論的基本依據。我們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哪怕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一無所獲,那也是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
(2)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所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小主人的身份,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獨立學習的成果,在討論中相互啟迪、相互借鑒,取己所需,學人之長,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還有助于兒童克服以自我中心傾向,改善同伴關系。在同伴合作中,為了保持合作,實現共同目標,兒童必須接受彼此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并對照他人觀點來重新考慮自我的觀點,提高社會交往技能,對于個體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獲得事業的成功和家庭幸福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3)組際交流,達成共識。小組活動結束后,各組要將整理出來的小組意見向全班匯報,進行組間交流。交流時,各小組可以相互提問、相互質疑、相互評價,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將各小組的意見進行梳理、概括,達成共識,形成全班結論。
三、精心設題,感受成功。
每節課我們都要圍繞主要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各種習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做題后成功的喜悅,還可以使學生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在設計練習題環節,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實踐。
1、針對性習題,突破教學重難點。新授后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針對性強的單項訓練,通過尋同辨異,可以對知識加深理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并轉化為技能技巧。
2、變式練習題,培養良好解題品質。因為教師所講的例題一般比較典型,敘述時往往帶有明顯的特征詞,所以教學后學生往往會簡單化地把題中某一詞語與某種運算方法建立起聯系,出現錯誤。因而設計練習時要通過改變敘述順序、改變呈現方式、改變詞語或思維方式等方法讓學生找到各類題目的本質特征,排除非本質特征。
3、探究性習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小學生認識的局限性,表現為思維的膚淺性和表面性,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疑難問題,暴露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分析哪些思維是正確的,哪些思維是錯誤的,得出正確答案。逐步培養學生能通過對比、分析、綜合、判斷,層層深入,步步推理,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