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
摘要:針對當前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效能低下的問題,文中從工作效能的概念入手,從管理者層面和職工層面,兩個方面分析了工作效能低下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國有企業效能的具體策略,對國有企業職工隊伍建設,提高職工效能,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企;效能;提升
國有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而人才是決定國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國有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水平,人才隊伍效能的發揮對國有企業戰略發展,乃至對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都具有決定性作用。效能低下,生產效率很難提高,企業的贏利降低。如何盤活人力資源,提升國有企業職工效能成了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國有企業管理者熱議的話題。
一、國有企業工作效能的概念
工作效能即工作效率,單位時間內的產出水平。指在特定的時間內,組織的各種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也可以看做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工作,達成預期結果或影響的程度。文中談到的工作效能主要包括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和工作績效三個方面。從概念來看,工作滿意度是個人對其工作的評價,是一種情緒狀態。組織承諾最早被定義為職工對組織的一種情感依賴,而近年來學者們更傾向于認為組織承諾由感情承諾、連續承諾和規范承諾三方面因素組成。工作績效則主要劃分為作業績效和關系績效。其中作業績效的定義是為完成職責所從事的作業活動的情況,即職務說明書中規定的績效;關系績效則是指與職責以外的有利于組織和他人的活動,主要包括心理和社會關系方面。
二、引起當前國有企業工作效能不高的原因
(一)管理者層面的原因
一是企業流程不合理,固有企業由于受傳統體制的影響,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科同層制的組織形式不利于現代企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及文化流的快速流動。
二是管理機制不合理,尤其是在人才管理制度上還存在論資排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以及"能者上、庸者下"等還流于形式和口號,導致職工積極性不高,職工往往是應付交差式的被動工作,缺乏主人翁精神。
三是監督管理不到位,國有企業中監管者缺位現象十分明顯,監管不到位,監管手段落后,監管人員素質不高,組織內部的政治架構復雜,使得監管過于嚴格和僵化,工作流于形式。
四是管理者的領導能力不足以及管理風格不佳。大部分國有領導往往機械地下達、分配任務,對任務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配,不注重對職工的授權,相對于高科技企業中的團隊管理、自我管理,這種管理方法扼殺了職工的積極性,并阻止了職工的成長。
(二)職工層面的原因
一是工作量不飽和的工作環境。“不加班”固然是職工期望,但是如果長期工作量不飽和,就意味著企業的人工成本在增加,企業利潤不佳,覆巢之下無完卵,裁員問題也會隨著而來。出現工作量不飽和的狀態可能是工作安排有問題,或者是對于工作的要求過低。
二是職工對完成工作目標的要求不高。國企被認為是當今社會最穩定的工作單位之一,私企看重的是職工的價值,私企的職工隨時可能因為業績不佳而被掃地出門,而在國企,領導對下屬的要求不高并且沒有明確的考核指標,有些企業甚至沒有考核,職工絲毫沒有工作的壓力。
三是職工的職業素質不高。由于部分固有企業不景氣、收入低,以及用人機制不健全、激勵手段單一,不重視職工的成長等,導致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嚴重,使得部分國有企業職工素質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另外不重視平時的教育培訓也掛使企業職工素質未能適應外部環域的變化。
三、提升國有企業工作效能的對策建議
一是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國有企業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這一價值觀的核心是 企業職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企業職工是實現企業效率的關鍵。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就是要堅持文化育人,堅持文化主導,改進管理方式。因此,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管理者與職工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滿足職工參與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創造和提供一切機會讓職工參與管理,通過參與形成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迸一步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是強化職工綜合素質提升工作。針對工作飽和度和工作效率之間存在的矛盾,引入競爭機制,一方面努力提高職工自身的素質,使職工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提高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使職工從效率中求飽和,再從飽和中追求效率,營造整體飽和的工作氛圍。職工從事各類工作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職責,而非只是工作內容。如果只重視工作內容,而輕工作職責,職工在完成任務時沒有成就感,得不到心理的滿足。
三是建立與完善相應的績效管理機制。企業可通過設計績效底線、細化考核標準,以實現優勝劣汰,改變資歷為上的制度,形成價值為上的理念,讓全體職工共同分擔企業發展的壓力,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四是提高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素質。提高國有企業職工素質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環節。當前,個別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沒有受過專業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訓練,在計劃管理、溝通協調、危機管理、領導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接受中長期的系統培訓,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培訓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理論素養,從而拓寬視野,提高其處理問題的思維高度和處理管理事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