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磊 張平娟
[摘要]行動研究是指以參與性、合作性、情境性與實驗性為典型特征的研究范式。行動研究經過一個自我否定再確立的方式,促進參與者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大學生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探索并實踐了創業型社團建設這一過程,提出行動研究是當前提高大學生創業型社團建設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創業;社團;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009-02
一、行動研究源起及方法論
20世紀30至4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和聯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務局局長John Coller在研究人際關系尤其是不同種族之間人際關系時,教育引導被研究者更新觀念,以積極的思想和行為參與到研究事件中去。經過努力,被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態抓取實際所處境遇圖景,以反思生成力圖改變現狀的動力,有效促進了問題的解決。
Kurt Lewin將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視為一種研究范式,在其《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行動研究與少數民族問題)一文中,指出行動與研究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對行動研究給出了具體的概念,明確其功能以及操作的模式。他認為:行動研究強調研究者與實踐者智慧與能力的結合,且將行動研究定性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此,國內外教育界逐漸加深了對行動研究的特性認識。因其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的特定屬性,行動研究被逐漸視為解決教師自身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國內教育界于七十年代后期開展的“青浦實驗”,開始了國內首次行動研究實踐。
行動研究的典型特征:強調參與、注重合作、關注場景與著力實驗是行動研究的典型特征。此外,行動研究注重實踐,在研究中過程中由實踐者擔任研究者,鼓勵研究參與者形成共同體。研究者首先歸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對系統性的問題進行界定,找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此開展研究,力求通過研究中的行動達到變革和改進實踐的目的。每位實踐者所處環境不同,源于特定實踐情境的研究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如在教師的行動研究中,教師課堂行動研究通常規模較小。行動研究中,多通過觀察、記錄,全面地收集、分析處理數據,進而反思、調整和自我評價。
二、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
大學生創業社團將有共同愿景的青年學生緊密地組織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就業能力,是新時期大學生敢于心懷夢想、勇于追逐夢想、勤于完成夢想的理想平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要實現創新創業的成功,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培養問題。大眾創業,教育先行,沒有創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創業的成功,沒有創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創新的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社團,能夠有效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大學生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所需要解決主要問題,是創業型社團活動氛圍不足且科技含量不高。大學生普遍形成一種認識:在全國提倡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在大學參加大學生創業型社團,可以讓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由此,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參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創業素質。行動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和實踐者共同學習和落實行動研究的方法、基本理念及創業型社團活動氛圍的制約因素,探索提高社團科技含量的方法。
(一)實際問題的引入
近年來,安徽省大學生創業意愿不斷提高,創業人數不斷增加,創業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安徽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目前已經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型社團,所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活動氛圍不足且科技含量不高,此類社團如果“創”勁不足,無“業”可營,光說不練,往往會由“協會”變成“學會”。2015年7月,課題組經過調研發現,學校的創業型社團主要由校團委和創業學院歸口管理,指導老師自身多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且這些指導老師多為兼職,還必須完成規定的正常教學任務,導致指導性不足,這與教育主管部門尤其是高校本身的期望相去甚遠。具體表現在:
1.社團招新方式過于單一。目前創業型社團招新多以海報方式宣傳,現場組織報名的方式,再通過筆試、面試和演講等流程。這種過于單一的選拔方式,再加上招新時間有限,導致部分新成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甚至不能夠勝任崗位要求。
2.社團成員培訓不足。創業型社團是近年來高校新興社團,作為創業型社團成員,必須及時掌握新時期國家方針政策,充分利用新時代的工作,形成新思維,凝練新辦法。這就要求創業型社團成員要有具備很強的信息獲取和創業能力。對創業型社團成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是增強其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目前,成員培訓不足或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較為普遍,對創業型社團成員進行系統培訓,增強他們管理和執行具體任務的能力就顯得非常必要。
3.活動質量不高,活動開展有始無終。創業型社團活動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是此類社團開展工作的主要形式。行動研究開展前期,課題組發現,高校創業社團普遍存在應對各類學校推行或承擔創新創業類比賽的建設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創業型社團所開展的活動多與上層壓力有關,而從社團內部形成的動力不足。指導部門約束過多,創業型社團活力不足,關注過少,在實施活動之時,就出現運作混亂,運行效率不高的情況,也就無法保證活動的質量。
4.管理機制不健全。大學生整體具有即時流動性特征。大一新生熱情高,但經驗和實際能力不足,大四學生面臨就業或尋求進一步求學機會的壓力。雙重因素的疊加,把對相對穩定、長期積淀作為基礎要求的創業型社團引入了困境。一般性社團松散的管理方式,愈顯得不能適應要求。
(二)界定關鍵性問題
研究當前創業型社團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質和范疇,有助于提高社團管理和活動開展質量。2015年,課題組在學校部分創業型社團進行調研,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對收集的問題進行了甄選,界定本次行動研究亟須解決的幾個問題:管理、培訓和提高科技含量。endprint
(三)行動研究計劃實施
2015年7月,課題組將實施方案定向于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協會。依據行動研究綱要,階段1—2主要體現在基礎研究準備,階段4—6主要體現在反思。此項行動研究構建了以下條件。
1.指導教師參與。以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為契機,動員有指導能力的教師參與到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中來,成為項目主要實施者。支持團隊由學校職能部門具備創業和社團建設指導經驗的老師組成,研究隊伍由學校創業教育學院院長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黨總支副書記牽頭,包括創業學院秘書,因為有創業學院的大力支持,項目推動更加有效。
2.社團成員的積極配合。大學生創業型社團是在學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和管理下的,學生基于共同的興趣和愿望自發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課外組織。自發的特性,決定了創業型社團不具備強制參與性。如何將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吸引社團中去,是社團建設的關鍵問題。對很多大學生來說,社團活動的主題、形式以及過程都過于單調乏味,缺乏新意。參加活動人數是越來越少,這也是讓活動組織者最為頭疼的問題。因此,研究隊伍為增強活動的吸引力,開始走進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深入了解他們的真實需要和真實渴求,從大學生的愛好和現實需求出發舉辦相關內容的活動。
3.制度的創新和強力執行。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創業協會在成立之時,在課題組的建議下,明確了社團定位。在成立之初,課題組全體成員(包括指導老師,社團學生成員)經過討論認為,創業型社團必須形成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這是社團解決的首要問題,做到這一點,社團的一切活動才能更加規范。通過討論,進一步統一了“管理要靠制度”的思想。
2015年9月底,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協會開始提出自己社團的章程、宗旨、活動內容、活動形式、獎懲制度、經費來源方案的初稿。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生創新創業協會是一個人才流動比較快的地方,一般一個社長的任期較短,多在一年左右,明確社團規章制度避免了在社團活動中的盲目性和由于社團負責人變化而造成社團性質、活動的變化不定。
4.能力素質的提升。對指導老師和社團成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可以顯著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課題組在電氣與電氣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協會的培訓上,采用兩個方向的培訓思路,一是理論培訓,主要集中在社團干部素質和能力和熟悉學生社團、會議基本禮儀,二是實踐培訓,包括海報、申請書、策劃書、通知、經費報銷表等。具體培訓方式分為:主題演講、會議交流、模擬演練、工作輪換、助理機制。
(四)反思與分析
課題組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體會,對于行動研究的理路有了較強的認同感,并且力圖在自己的工作空間中認真推動與行動研究的結合。在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過程中,參與者吸取了國內高校在學生社團建設方便的有益經驗。
項目實踐中,研究者的感受其一:對于指導老師,只能通過感情關注獲得支持,這種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形成約束。尤其是項目進行到后期,出現指導老師不愿繼續參與的情況。其二:項目研究進行中,對于大學生社團成員必須予以鼓勵。其三:項目的推進必須適應客觀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才能將已經發生的行動和改變堅持下去。
此外,研究行動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研究的后期,我們發現,真正實行的研究方案與先前的設定有很大差距,這也是行動研究的特點之一,也恰是我們進行大學生創業型社團建設行動研究的目的。
三、結語
行動研究的優勢在于自身的漸進性與革命性。作為一種人性化、實踐化的研究方法,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更易于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本項目立足于一所正在推進應用型建設的高校,獲得了環境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創業社團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力圖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教育和管理中行動研究范例諸多,本文所列出的大學生創業型社團行動研究也只是諸多學生工作中應用行動研究的一個參考。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