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勝++王銳
摘 要: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的規范化程度是城市形象的標志之一。電視媒體用字用語的規范程度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化素養。本文以四平市電視媒體用字用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節目資料的取樣分析,找出各類不規范現象,分析其原因,旨在為語言文字管理部門提供參考依據,規范四平市電視媒體用字用語。
關鍵詞: 電視媒體用字用語 文化素養 參考依據 規范用語
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關注。新媒體是一個相對概念,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勢頭強勁。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電視媒體仍然是信息社會中最有影響力的存在。電視媒體在傳達公共政策、引導社會輿論及影響消費者決策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的規范化程度是城市形象的標志之一。電視媒體用字用語的規范程度反映出市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本文以四平市電視媒體用字用語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四平新聞聯播》節目的取樣分析,列舉多種不規范現象,對其進行分類并歸納原因,旨在為語言文字管理部門提供參考依據,規范四平市電視媒體用字用語。
一、不規范現象面面觀
(一)語音要素運用失控
播音員、主持人擔負著推廣普通話的示范工作,發音部位正確、發音方法規范是其語言準確的有力保證,“作為播音員、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掌握正確的吐字方法,達到吐字清晰準確、圓潤集中和富于變化,更完美地表達出有聲語言中所蘊含的大量信息和豐富的思想感情,是每一個播音員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四平電視媒體的播音員與主持人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1.讀音錯誤
在2015年3月26日四平新聞聯播《四城聯動 急尋“熊貓血”》中主持人多次讀音錯誤。“血”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xiě,一個是xuè。xiě為xuè的口語讀音,多單獨使用,此外還有雞血、血塊子、血胡同等詞中讀xiě,其余的多數組合詞讀xuè,如:~型、~脂、~壓、~糖、~跡、~汗、~淚、~書、~雨腥風、~海深仇。主持人在節目中屢次讀成三聲xuě。
2.停連不當
在2015年10月26日四平新聞聯播《四平六中舉行“交通安全進校園”知識競賽》中,主持人在“標準的指揮動作深深吸引了同學們”和“現場氣氛熱烈”兩個分之間停頓時間過短,不符合朗讀技巧規定。初聽,還以為兩個句子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仔細回放,才知道兩句在語義上并無互相依賴關系。電視媒體語言作用于人的聽覺系統,這樣處理停頓,會影響聽眾對播音內容的理解領悟。無論是日常說話還是播音,都不可能一字一停或斷斷續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到底。無論是出于客觀生理需求,還是主觀情感需要,停頓都是必需的。某些播音、主持工作者對停連不當造成的危害不能漠然置之,應進一步重視和正確運用停連。停連不當,說到底是語言功力和文學素養的問題。在書面語言里,停連通過標點符號表示,在播音主持中,停連以標點符號為依據。然而,不能把停連和標點符號等同起來。標點符號和停頓連接都具有“句讀”、“句逗”、分清結構、辨明語意、揭示思想感情、正確了解文意的作用。但在展開思想感情時,標點符號包含的容量更大,表現的思想感情色彩更豐富。在播音中要把標點符號所顯露、所蘊蓄的豐富感情色彩表達出來,光靠停連是不夠的,而要綜合運用重音、節奏、語氣等語言表達技巧。這些技巧的綜合運用受稿件基調即稿件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的限制,這就要求播音員具有深厚的語言功力和文學素養。
3.發音不規范
在2015年10月23日四平新聞聯播《巨元:讓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中主持人的發音存在多處失誤:
(1)“戰略”一詞重音失誤
在有聲語言表達過程中,由于詞性、詞義不同,加上感情表達的需要,一個詞的幾個音節存在輕重長短的差異。有的音節讀起來輕而短,有的重而長,有的介于兩者之間。詞的輕重格式有規律可循,但大多屬約定俗成,少數詞還會根據語義和語境的不同而發生改變。具體來說,雙音節詞的輕重格式有三種:中重、重中和重輕,中重格式最多。所謂中重格式就是后一個音節相較于前一個音節重一些、長一些。“戰略”一詞就屬于中重格式,但主持人處理成重中格式,存在失誤。普通話語言要純正自然,就必須了解掌握并掌握詞的輕重格式。雖然方言詞匯和普通話詞匯的輕重格式有較大差異,詞的輕重格式容易受到方言影響而產生偏差,但普通話是播音員主人任的規范用語,不存在上述問題。
(2)“ong”發音不到位
“龍頭”一詞的“long”音節中,“ong”屬于后鼻音韻母,發音與單韻母o不同,介于u和o之間,口腔開度比u的開度稍大,時長較短。然后舌根接觸軟腭,口腔通路封閉,發出鼻音。“o”為字腹,應該拉開立起,因為字腹是韻母的主要原因,屬于樂音,口腔開口最大,聲音響亮而通暢。字腹的拉開立起可以增大口腔開度,以取得較豐富的泛音共鳴,并使語言更加清晰。在整個發音過程中,口腔處于最后關口,就如同接力比賽中“最后一棒”的位置一樣,對整個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播音員在此處的發音,口腔開口度不夠,出現“音包字”的現象,給人以語音不清、含混其詞的感覺。
(3)“企業”咬字不清晰
播音員主持人身份特殊,受眾對他們的發聲有較高的要求。如若在節目中出現播音不規范現象,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播音發聲源于但不等同于生活中口語的發聲,是口語發聲的規范、提煉和升華,準確規范、清晰流暢是首要要求。就播音而言,即便是i、u、ü等口腔開口度較小的元音充當韻腹時,口腔也應適當開大一些,做到“閉音稍開”。
(4)“理念”吃字明顯
“……大力開發高效節能環保換熱產品”的理念”一句,最后二字“理念”,吃字明顯,需要多次反復回放,才能依稀辨認。北方方言中,如天津、北京極少數方言中有“吃字兒”現象,就是一句話中間某個字不讀,而只讀頭尾字,如北京方言說“黃鼠狼”,口語發音“黃狼”,但“吃字后”,“狼”音隨之變化。普通話播音中不應出現此類現象。endprint
(二)語法錯誤
1.不合邏輯
2015年11月18日四平新聞聯播《焚燒秸稈危害多 勸君野外莫點火》中“秸稈也正在焚燒”,應該是“燃燒”。“焚燒”指燒毀、燒掉,“秸稈”本身并不能燒毀、燒掉。
2.結構混亂
在2015年3月26日四平新聞聯播《美在誦讀 提升語文素養》中“此次比賽是十七中學全面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成果的一次檢閱,學生們在比賽中增進了友誼,豐富了閱歷,更提升了學生們的語文素養”第二分句的主語是“學生們”,第三分句中主語又變回“此次比賽”,取消了“學生們”的主語地位,前后不一致,可以將第三分句中的“學生們的”刪除,變為“學生們在比賽中增進了友誼,豐富了閱歷,更提升了語文素養”。
二、原因分析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媒體,都在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規范的媒體社會用語不僅記載傳承了中華文化,還起到了教化公眾和普及知識的作用;反之,媒體的社會用語的誤用現象無疑達到了誤導公眾的不良效果。為何出現上述現象?
(一)個別從業人員尚未通過“語音關”
從調查看,四平電視媒體工作者在語音方面存在的不規范情況要遠遠多于在語法方面存在的問題。四平方言屬于東北官話松遼片,該地區是東北移民特征最明顯的地區,原住民口音被沖淡,更接近普通話,是最標準的東北話,屬東北官話平原類型。四平電視媒體工作者在語音方面存在的問題,部分原因在于受到方音的影響,但更多地表現在普通話發音方法不過關及朗讀技巧缺失。對上崗人員嚴格把關,同時應強化工作人員崗前、崗后的業務培訓,并實施崗中業務指導與監督,從根本上杜絕語音失范發生的可能。
(二)個別從業人員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意識淡薄
電視傳媒在傳輸信息過程中,作用于受眾的視覺與聽覺。作用于視覺的通過文字展示信息,作用于聽覺的通過語音形式輸出,兩者是否達到語言文字規范的要求,是有法可依的。2001年,我國第一部語言文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正式頒發并開始執行,其中明確規定:“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此外還有《簡化字總表》、《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等規范標準,但是從對四平電視媒體用字用語不規范現象的調查看,這些法律法規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廣播電視是人們學習普通話的重要途徑,推廣普通話主要依賴于廣播電視等媒體,所以媒體語言規范應高標準、嚴要求,發揮好示范作用。四平市語言文字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當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字不規范現象,影響城市形象、降低城市文化品位,損害語言文字正常使用和健康發展。四平電視媒體在規范自身的同時,應更好地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三)個別從業人員對自身工作特殊性認識不足
嚴格來講,電視媒體的從業人員并不只限于播音員、主持人,這個主體的范圍應當包括所有在電視媒體中運用有聲語言進行傳播活動的人,比如電視出鏡記者、廣播連線記者及節目嘉賓等。但在本項目的研究中,更多關注的是播音員與主持人。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語言是普通話。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規范程度如何直接影響節目質量本身和全社會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因此,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有聲語言必須規范,其中語音的規范不僅是其題中應有之意,更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隨著推普工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行業都將普通話作為標準工作用語,追求普通話的準確與規范,播音員主持人除了要做到準確、規范之外,更要考慮對語音發聲美感的追求,即在解決“準不準”、“對不對”的基礎之后更多關注“美不美”、“如何美”的問題。有聲語言在規范性的基礎上如果兼具美感,就可以提供更加廣闊豐富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和感受空間,給受眾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這是這項事業的特殊性質決定的。電視從業人員應該對此有清晰的認識,努力在夯實基礎的層面之上,追求高標準,做到吐字如珠,潤澤豐滿、圓潤充實,表現富于變化,帶給受眾以美的韻味和境界,給人以聽覺美感的沖擊,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和感受。
語言是一種公共資源,電視媒體除了傳播信息外,還應當承擔起文化傳播、民眾教育和普通話推廣的任務。規范的電視媒體用語不僅能記載并傳承文化,還能起到教化公眾和普及知識的作用;反之,電視媒體用語的不規范會誤導公眾。基于電視媒體用語的特殊性,媒體從業人員自身及社會公眾都應該重視電視用字用語的規范化,只有媒體與公眾共同努力維護,才能建立良好的語言規范化環境,消除用字用語不規范的現象,促進普通話的推廣,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提升四平電視媒體的形象品位。
決勝“十三五”,四平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遵循“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力打造“美麗四平、幸福家園”。與此同時,也要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電視媒體在傳達公共政策、引導社會輿論及影響消費者決策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地方臺電視媒體用字用語不規范現象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提高地方臺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質量,促進其社會責任的實現,更對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殿龍,劉海洋.電視媒體用字用語失范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以吉林省省級電視頻道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9).
[2]曲文吉.論電視媒體用字用語失范與規范——吉林省電視媒體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10(10).
[3]孫曼.媒體社會用語及規范化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1).
[4]呂超男.吉林市社區語言文字應用規范化情況調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9).
[5]劉海洋.高校語言文字運用現狀調查及其規范策略——以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為例[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
基金項目:此文為四平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四平市電視媒體用字用語不規范現象的調查研究”系列化論文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6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