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少萍
摘要:本文以近年來高考命題的考查要求為切入口,嘗試探索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的思維課堂,通過開展以導學案為載體的“情景激疑-知識探究-明理導行” 的課例探究,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思維能力。
關鍵詞:導學案;政治學科;思維能力
一、預習檢測,了解學情
教學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是我們在上高一經濟生活時常遇到的矛盾。有些內容不難,課堂上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可以通過制作課前預習案,由學生自主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在課堂上檢查學案預習檢測部分,我們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如果是學生基本已經了解的內容,在課堂上就可以節約時間,講在關鍵處。
例如,在講授“面向經濟全球化”一課時,有關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部分的知識,學生不難區分,可以通過自主完成預習檢測填空題和判斷題就能掌握。
以下就是導學案的預習檢測部分內容:
【預習檢測】
1、下列材料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某品牌汽車在德國設計,在美國生產燃油泵,在澳大利亞生產發動機??從設計到裝配,涉及8個國家。這反映了全球化。(2)現在國際上有一種說法,“美國的消費,中國的投資”。中國的投資拉動對全球經濟增長非常重要,萬一中國投資減緩,世界經濟很可能就要出問題。這反映了當今世界 全球化
(3)深圳的一家企業生產的自拍桿因便宜好用,最多時一天能賣三四萬個,其中70%銷往巴西。這反映了全球化。
2、判斷正誤,并改正。
(1)我經濟全球化就是生產全球化( )
(2)我國主導國際金融市場 ( )
(3)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 )
(4)經濟全球化只會拉大世界經濟的貧富差距 ( )
在實際課堂操作中,發現學生對判斷“(3)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和“(4)經濟全球化只會拉大世界經濟貧富差距”出錯較多,可見學生還沒有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課堂上老師就重點講這一知識。
二、合作探究,動態生成
老師根據課程標準,整合教學內容,設置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動。每個探究活動主題鮮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合作中解決不同問題[1],在課堂上向全班展示成果,老師在旁適當地點撥和做最后總結。在這些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探究過程中,課堂更高效,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進步了。
探究一:蘋果的幕后功臣
蘋果是一家龐大的公司,擁有數百家子公司,并在全球多國進行運營。
1、蘋果公司為什么要在全球設子公司?
2、為什么蘋果公司選擇這樣的經營方式?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影響?
3、圖2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什么?為什么?
通過解決這一探究活動,學生可以掌握有關跨國公司的相關知識,并推斷總結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積極影響及消極影響。
三、情境導學,學以致用
政治課的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利用富含時代性和新穎性的時事熱點,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個新鮮的學習體驗,刺激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效率。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原則和目的。核心素養的體現是學生能運用所學政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利用時事熱點,構建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開展有效學習。
例如,講“面向經濟全球化”一課時,選擇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蘋果公司作為情境背景。學生們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今年9月,蘋果手機宣布其全球銷量超過10億臺,風光背后,是無數的代工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為其做嫁衣。看到這些反差極大的信息,課堂氣氛學生不禁從興奮轉向不滿蘋果公司把高額利潤都收入囊中,氣憤中國從事加工組裝的企業只有微薄的6.54美元,并留下了污染問題。冷靜之后,學生會開始反思問題的根源是因為蘋果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和品牌等競爭優勢,因此,在手機利潤分配上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2]。在合作中探討全球化積極和消極影響。
探究二:蘋果的另一面
材料一:“日本感冒,全球吃藥”
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蘋果公司需要的閃存價格隨即暴漲,這場地震不僅嚴重打擊了美國蘋果的供應鏈,也使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陷入災難,讓人們意識到:“日本感冒,全球吃藥”絕非虛言!
材料二:8月31日,包括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在內的國內5家環保NGO組織聯合發布報告,公布了一份蘋果在中國供應鏈的污染地圖,曝光了27家蘋果疑似供應商,直指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供應商存在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指出“蘋果”時尚產品的背后,是以“毒害環境、傷害社區、犧牲工人利益為代價。“
蘋果沒有工廠,業務全部外包,一個螺絲釘都不生產,表面上看是無限綠色的,他們一直對外的承諾也是確保最高程度的社會責任。可是,在中國,它不看供應商的環 境表現,一切以價格作為標準。一部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富士康等中國組裝企業,只得到每臺6.54美元的酬勞;而與此相對應,蘋果公司在每臺 iPhone4上的獲利高達360美元。蘋果前三個財季在華狂收88億美元。賺多少錢不是問題,但留下這么多污染和毒害,這錢上有血淚。
思考:上述材料共同說明什么問題?
四、問題引導,提升能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利用課堂探究活動,精心設疑,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設置的問題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激發了和維持學生的思考的動力,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 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
[2] 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6(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