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鑄福?オ?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當下治理中國需要對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深入透徹的學習和了解。從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古代治國理政智慧精華,在新的歷史背景條件下創新發展,極大的豐富了中國共產當(黨)人的治國之道。本文通過論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指出其對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關鍵詞:治國理政;優秀傳統文化;關系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踐發展,秉承科學發展觀(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提出的思想智慧,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世界做出的貢獻。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哲學、人文、思想及道德等多個方面,為治國理政提供了啟示與參考。在中國革命、建設及改革發展的歷史實踐中,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弘揚中,中國共產黨人扮演著重要角色,從而決定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從而有著獨特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理論邏輯以及政治邏輯。
一、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 傳承、弘揚及創新升華的關系。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及創新升華。其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和諧、愛國、友善”等價值的傳承與弘揚,在傳統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升華。在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的開幕式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時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弘揚,需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內容價值體現的也正是古代圣賢的思想精髓。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另一個組成內容,在談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時,其也指出國家現代化治理管理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習近平指出,國家的治理體系,由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
當前國家治理體系,正是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由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二) 基因與滋養的關系。
兩者又是基因與滋養的關系。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包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換而言之,其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努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從《禮記·禮運》中得出“小康”的概念,這也是中華民族自古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善于運用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破解我國當下難題處境的資源。例如當下世界發展不穩定,沖突日益增多。習近平總書記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和合”、“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及“協和萬邦”等思想,提出了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合作共贏的思想,力求化解世界各方矛盾與沖突。
(三)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民族特色的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方面為內容上的民族特色,不管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建設中國夢,甚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富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語言上所體現的民族特色,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踏石有印,抓鐵有痕”、“作風建設、反腐倡廉”等等,這些話語都彰顯出鮮明的民族風格與民族特色。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以鮮明的民族特色。
二、傳統文化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弘揚給予高度重視,在多次講話和相關著述中,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多次論述,將其作為治國理政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在十八屆一種(中)全會,其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第一次會見中外記者講話中,就強調指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對人類文明建設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當選國家主席后的講話,這些重要講話都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傳承與弘揚,并深刻的體現了其在傳統文化方面深厚的學養功底。
習近平總書記傳統文化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傳揚,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總結經驗,對中國共產黨傳統文化觀的創新發展,是對國內國際發展形勢的新判斷與新決策的文化基礎。因而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傳統文化館(觀),有助于深刻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我們更積極主動的投身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與價值資源。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精神追求的沉淀與積累,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其為中華民族的傳承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傳統文化與民族復興之間的關系,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強盛提供了支撐,是民族復興繁榮的條件基礎。由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復興中國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必然,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夢承載著傳統民族的古老的夢想,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濃縮。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薪火傳遞、綿延發展,關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生命力,成為各族人民共同發展生生不息的靈魂,就像根深蒂固的大樹,汲取營養,為大樹開枝散葉提供能量。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哲學基礎的構成,正是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理念,例如克己復禮、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義利之辨、自強不息等等,這些價值思想都是來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理念的創新利用。從而可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實現中國夢,必須大力發展弘揚傳統文化,反之,大力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也必然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三) 弘揚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始終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政策。傳統文化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在當時應用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受到社會環境與制度和人們認知等的影響。由此,陳舊、過時的文化要剔除,要結合當下時代環境創新應用。
對此,弘揚傳統文化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和應用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堅持使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與時代要求結合根據實踐創新需求,正確取舍,不能完全照搬。
弘揚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吸納人類先進文化、發展現實文化三者有機的統一結合,在繼承中學習、吸納精髓實現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承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學說,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而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
三、結論
通過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闡釋,可以看出兩者的關系,要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因此建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大力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號召中國共產黨上下學習和靈活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最終讓每一個人民都成為中華美德文化的傳播主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5年.
[2]馬云志.《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黨建》.2016年.
[3]韓振峰.《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文化大思路》.《光明網·理論頻道》.2016年.
[4]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劉東超.《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豐厚思想營養》.《光明網》.2014年.
(作者單位:廣東肇慶廣播電視大學,廣東 肇慶 5260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