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浩軒
【摘要】:本文對基層環境監測發展形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以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為導向,提出了政府基層環境監測工作在新起點下彌補短板,理順關系,提升監測能力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新起點;基層環境監測;任務;對策
【前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環境與公眾的生活密不可分,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眾生活的是否健康。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持,對解決環境問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反映了政府進行執法監督、科學決策的水平,同時也影響著環境監測的社會公信力。近幾年來,各種環境問題凸顯,社會公眾對環境知情權的要求越來越高,怎樣更好地規范環境監測的行為、獲取準確的環境監測信息和數據,是監測機構質量管理的關鍵所在。
1、新起點下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任務
本著因地制宜、整體設計、分層定位、逐步推進的原則,循序發展,穩步提升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技術監管和技術服務能力。以實現“三個說得清”為目標,不斷夯實基礎和提升能力建設,保證環境質量監測等具體業務工作的開展,結合本地域實際,強化地方特色監測能力建設,滿足環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努力提高監測技術水平,適應監測要素、項目擴展的需要,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和執法等領域的基本業務水平。保證和提升監測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加強環境監測信息的統一管理和發布,增強對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技術指導、管理和監督能力,推進監測業務和科研創新互相促進,增強環保工作的預見性,準確預測預判潛在環境風險,充分發揮監測技術先導和技術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破解地方性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能力。
2、基層基礎環境監測站點的質量管理現狀
2.1質量意識依然比較淡薄
在各級環境監測機構中(尤其是基層監測機構),提到質量管理,普遍會認為這是質量負責人和質量管理部門的事,與其他部門和人員無關或關系不大。有的機構或人員還會認為質量管理部門采取的質控措施是找監測技術人員的麻煩,人為增加工作量或提高工作難度,工作中存在抵觸情緒,致使質量管理工作的推行難度較大,執行力較差,取得的成效不理想。
2.2環境監測技術有待提升
隨著環境污染物的多元化,環境監測技術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想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必須要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尤其是,隨著霧霾污染物的出現,傳統的環境監測技術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在具體的監測管理中,很多監測措施的手段單一,針對性和目的性不夠明確,可信度和有效性很難得到有效的判定和認證,導致環境質量管理活動的時效性不夠準確。
2.3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需要提高
現階段基層環境基礎監測站人員較少,但是工作量較大,存在設備落后等問題。這就導致環境監測人員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繁復的工作中,監測任務的不斷增長導致質量管理工作和日常監督測量工作的分離更加明顯。由于以往的具體質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多將重點過多的放在實驗室內的質量管理上,而針對較為重要的采樣工作環節,往往缺少重要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措施,因此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就會引起樣品監測結果的不準確狀況,一旦樣品監測出現問題,那就代表數據分析的結果將失去其價值。
3、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對策
3.1高度重視、全面樹立質量意識
一般來說,領導重視的工作在實施進度、實施效果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要落到實處,取得明顯成效,就必須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①提供人財物保障。質量管理人員要積極向領導灌輸質量管理意識,取得領導的理解、認同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具備有干事的物質條件;配備充足的有經驗的人員,確保具備能干事、干好事的人員條件。②出臺必要的獎懲政策。為鼓勵和鞭策員工重視和參與質量管理,環境監測機構有必要出臺質量管理相關的獎懲政策,對干得好的部門和人員給予適當獎勵;對工作不重視、工作質量達不到要求的部門和人員給予適當懲罰;全面樹立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形成良好的質量管理工作氛圍,確保質量管理人人參與、人人有責。
3.2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首先,完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在環境監測過程中,良好的技術規范和技術體系是監測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其一,強化科學研究,推進跟蹤技術的發展。要引入更加先進的儀器,及時對涉及到的環境監測領域進行擴展,加大前言技術的科學研究力度,保證監測工作有據可依。其二,開展監測儀器準入制度。制定和修訂監測管理標準,建立技術審定和準入制度。其次,優化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其一,重視質控措施的研究,做好過程監控。不斷強化程序意識,優化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探索良好的質量控制模式和措施。其二,強化任務管理。建立按照任務和項目實施的模式,轉變模糊管理的狀況,實施質量控制數據和監測結果同步報送。再次,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機制。針對當前環境監測系統以單項目單領域、零散型監督為主的現狀,應加強監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長效質量監督的機制,開展質量檢查、同步監測、比對監測、能力驗證以及質控考核等多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活動。
3.3加強對人員和監測儀器設備的管理
管理和具體監測工作都靠人員去實施,因此對人員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包括人員的錄用、培訓、監督等,人員的能力要能與監測工作的要求相適應,并有良好的品德,能確保監測結果的真實、客觀、準確。儀器設備性能對監測結果的質量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儀器設備的校準或檢定、期間核查和維護等管理工作,確保儀器設備的性能始終處于完好的狀態,以保證監測數據的質量。
總結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持,對解決環境問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不斷加強環境監測隊伍建設,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強化環境監測自身質量建設,才能提高監測信息的質量,強化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持、技術監督和技術服務職能,為環保執法和科學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滕加泉,陸加琪,劉芳,等.新常態下環境監測的機遇和挑戰[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5,7(6):63-66.
[2]牛航宇,陳善榮,徐琳.關于對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中國環境監測,2015,31(3).
[3]彭剛華,梁富生,夏新.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中國環境監測,20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