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交通問題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痛點之一。而構建智慧交通,能夠有效整合城市交通資源,從而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因此,正確客觀的對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水平做出評價,能夠更加明晰完整的了解城市智慧交通的實際發展狀況,為交通管理和規劃提供依據。本文根據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構建了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為推動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交通 評價指標 發展水平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促使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內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為了解決交通擁擠、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各類交通問題,智能交通系統應運而生。而隨著新IT技術的興起,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IBM于2009年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為了進一步推動智慧交通的應用,本文基于相關理論研究,構建智慧交通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期推動智慧交通的發展與完善。
一、智慧交通的內涵
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的升級與變革,在整個交通運輸領域,充分融合物聯網、空間感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實時匯集與處理交通數據的信息服務系統。此系統綜合運用了知識挖掘、交通科學、人工智能以及系統方法等理論工具,構建實時動態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對交通運輸相關數據的深度挖掘,對交通運行管理實現優化。從技術內涵方面來看,智慧交通實際上是感知交通、數字交通、掌上交通的集合體。其中,感知交通為技術基礎,以物聯網和傳感網技術為核心,廣泛而深入的感知交通基礎設施、運載工具以及交通環境的具體狀況與實時信息;而整個智慧交通的關鍵是數字交通,通過實時獲取與分析海量交通數據,在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二、智慧交通的發展目標
(一)提高公眾出行的便捷程度
智慧交通有力提高了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以公眾出行需求信息為導向,不斷完善交通運輸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具體而言,公眾可以通過手機、廣播、網絡等多種載體和形式,獲取有關出行整個過程的集成連續信息服務,如售票服務、聯程票務、移動電子支付等服務。此外,公眾還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地圖導航、實時路況、出行方案等綜合信息,進而提高出行的便捷程度。
(二)提升交通運輸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智慧交通的最顯著特征,有效運用多種信息化管理手段,增強交通運輸運行的預控、協調及應變能力,進而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的集約化變革。
(三)實現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注重可持續,交通運輸行業也是如此。加大對綠色出行的重視與發展,不僅能夠保證交通運輸行業的社會適應性,同時堅持走交通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打造友好綠色的生態環境
智慧交通是基于綠色交通和生態交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保有了綠色交通和生態交通理念中,保護環境的優點。通過協調交通運輸資源,有效降低交通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進而有利于打造友好綠色的生態環境。
(五)增強交通的安全性
智慧交通系統運用,不僅僅能夠改善城市道路擁堵問題,還能夠根據交通事故信息的分析,改善相應路段的基礎設施等條件,進而增強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保證公眾出行的安全。
三、智慧交通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的構建原則
本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量智慧交通的內涵與發展目標,重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使得智慧交通評價具有客觀性、全面性和科學性。主要原則分為綜合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其中,綜合性原則指選取指標應具有綜合性,選取的所有指標應展現技術性能,如路網結構、功能及適應性,還應反映出交通運輸中決策者、管理者及使用者的完整信息;科學性原則強調評價指標本身具有科學性,單個指標的理論要求必須完備,計算指標與數據必須遵循科學理論,進而保障所反映的交通系統信息客觀合理;可比性原則要求確定評價指標和標準時,合理選用相對指標與絕對指標,不但適用于每個城市的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還要適用于橫向比較不同城市;實用性原則要求所選指標的可操作性較高,指標含義應明確易懂,且指標量化時的所需資料要搜集便利、能夠利用現有方法與模型求解。
(二)評價指標的來源
確定城市智慧交通評價指標,需要參考多方面的文獻資料。目前,我國已在城市交通系統引入智慧交通發展理念,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與規范。因此,本文在選取評價指標時,主要參照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評價指標、綠色交通系統評價指標、可持續發展交通評價指標、智慧交通的內涵和發展目標、政府各部門政策及規范。
(三)指標確定
根據上述資料,本文將智慧交通系統評價指標分為五個二級指標,即出行便利、交通管理、資源協調、環境污染、交通安全,每個二級指標又包含多個三級指標,用于衡量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水平,具體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四、評價方法
由表1的評價指標體系可知,城市智慧交通評價是多層次的綜合評價過程。因此,需建立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進而得出最終評價結論。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分析。通過專家打分構建判斷矩陣,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與權向量,通過檢驗一致性獲得最終評價結論。
五、權重確定
(一)判斷矩陣構建
本文根據收集的相關專家的打分成果,進行綜合處理之后,得出各層次的判斷矩陣。以一級指標的判斷矩陣為例來說明:
(三)檢驗一致性
對于1至9階判斷矩陣,RI值如下:n=1,RI=0.00;n=2,RI= 0.00;n=3,RI=0.58;n=4,RI=0.90;n=5,RI=1.12;n=6,RI=1.24;n=7,RI=1.32;n=8,RI=1.41;n=9,RI=1.45。
由此得到陣滿足一致性,去找你中分配合理。
六、結論評價
根據評價指標體系標準,及模糊綜合評價結果,能夠綜合評判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現狀。設定I為綜合評判值,反映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水平。同時,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向量用B表示,評價等級用C表示,則對綜合評判值可據下式計算:
I=BCT
根據上式可以得出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結果,為了更加直觀的表示發展水平,將評價等級共分為五個等級:即低等、偏低、中等、偏高、高等,所對應的評價等級取值分別為小于等于60、60-70、70-80、80-90、90-100。
七、結語
科學、合理地評價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能夠確保城市建設與交通的協調發展,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為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目前,我國對交通影響評價的系統研究還不深入,尚未建立完善的交通影響評價指標體系,且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經驗也不足。因此,構建城市智慧交通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有效正確評價城市交通發展水平,認清城市當前的交通發展狀況,進而及時調整與改善交通發展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李印,王曉燕,毛云騫,張安安.城市智慧交通發展水平評價指標及方法研究[J].商,2016(4):249-250.
[2]郭秀芝,陸化普.城市交通系統整體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J].交通運輸研究,2003(8):53-55.
[3]方錫邦,于景飛,夏邦金.城市交通系統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及方法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3):238-241.
作者簡介:郭大智(1978-),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電子商務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