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玉
摘要:激勵教育法是以學生對于學習、生活、人生等客觀需要和各種主觀動機為根據的,是以實現一定期望為目的的教育方法。學生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一定動機的,而且都是為了達到特定目的的。他們“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意志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作為教育方法的激勵手段在其中起著橋梁和催化劑的作用。而本文結合班主任工作所探討的激勵教育法,就是研究如何以外在因素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內在動力問題。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激勵;愛心
激勵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要結合學生實際,利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通過外在激發和鼓勵的教育形式引發學生思想動機的積極變化,增加其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之自覺地朝著正確目標努力的方法。
一、激勵學生需具備四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雖然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但有一種方法是通用的:那就是激勵教育。怎樣在班主任工作中運用激勵藝術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四心”。
1、愛心。教師必須有熱愛學生之心。這是做好班主任激勵教育的基礎。當班主任就要舍得感情投資。不要隨意批評指責學生,體罰學生,而是盡量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小學生雖然不成熟,但他們的情感世界是十分豐富的。老師如果愛生,學生就會主動親近你,對你無話不談。師生的情感貼近了,老師就能了解學生真實的情況和內心世界,學生也會隨時向你傾肺腑,吐心曲。對老師的建議也容易聽進去。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正是這個道理。
教師要用心去認識、理解、關懷學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教師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學生的生命中去。
2、悉心。教師必須有了解熟悉學生之心。這是做好班主任激勵教育的前提。每個學生由于家庭、性格等原因,在行為表現上就有所不同。所謂“千人千面,萬人萬相”就是這個道理。
我曾經教過一個好學、愛動腦筋 的學生。有一次 ,我剛教完簡單應用題,他就問我一道復合應用題的解法。我鼓勵他說:“你先動動腦,嘗試做一做,我相信你的能力。”聽完我的話,他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冥思苦想。第二天,他高興地把解題過程拿給我看。此后,他一遇到難題,就先自己做,實在做不出,就問學得好的同學或別的老師。后來他參加小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二等獎。
英國心理學家布朗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障礙,則將永遠保持其滿足和平庸狀態,既愚蠢又糊涂,像母牛一樣怡然自得。”這個學生進取心很強,又善問、好學,只有恰當的激勵,才能使他開掘自我潛能。這就說明,教師只有真正地熟悉了解學生,才能從根本上因材施教,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
3、耐心。教師必須有耐心。這是做好班主任激勵教育的保證。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魏書生講公開課,一名學生將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辦?魏老師十分耐心地說:“我發現這名學生有了進步,他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課時,該同學沒聽課,這是他的錯,但他能根據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讀音,這說明他經過了一番獨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認識的字就不讀,如果他經常這樣思考問題,肯定會有大的進步[1-3]。”
我當班主任時,我們班的一名學生在放學離開教室時,隨手將座位旁的窗戶關上并按下了插銷。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料當晚其他教室和我班有些沒有關嚴的窗戶被風吹開,玻璃被損壞了,而他關上的那個窗戶卻完好無損。我抓住這一件事,對這個同學小小的舉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號召同學們都要愛護公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從此,全班同學都開始當細心人,做細小事,班上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的好:“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二十一世紀多元化的社會里,我們倡導班主任用激勵這種教育藝術,發展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個異‘思想火花,挖掘出他們的各自潛能,使學生的潛能在相應情境的激勵與有效的教育訓練下轉化為具體行為并進而形成習慣,達到我們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小學班主任有效激勵策略
1、激勵的適度性原則。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堅持適度性原則,我們提倡對學生在教育方面采取激勵的政策,但并不提倡過度的激勵,如果教師不分對錯、不分緣由地對學生的各種行為都采取激勵政策的話,就無法起到教育的目的,如某學生由于貪玩違反了學校的規定,上課鈴聲已經響起卻仍在操場上嬉戲,我們在通過激勵政策對學生進行時,既不能在全班同學面前使該學生顏面全失,但也不能一味的激勵,以至于該學生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時,要堅持適度的原則進行[4-5]。
2、激勵的時機性原則。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時,要抓準時機,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發生的小事亦或是學生都詳知的某個社會公共事件為話題對學生進行激勵,以客觀事實為切入點的激勵教育能夠更直觀的使學生產生正確的認識,而事件已經發生過多時,再重新提起,其激勵的效果就明顯不足了。如網絡上出現有關學生考試作弊的報道,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激勵式教育,在肯定考試作弊是不誠信表現的同時,說出“不過我相信我們**班的學生是不會出現考試作弊的現象的,老師相信你們!”類似激勵和感化的言語。
3、激勵的多方位原則。我們認為對學生采取激勵的教學方法,僅從班主任教師的角度出發并不能達到有效實施的目標,班主任還應該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通過家校溝通,共同營造激勵的氛圍,才能使激勵政策更好的實施。如果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采取激勵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而家長則采取批評、命令式教育,就使得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參考文獻
[1] 卓瑪永尕.新課改下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激勵教育方法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5).
[2] 朱耿秀.試論現實療法在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25.
[3] 李淑菊.激勵教育方法在新課改下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No.542(34):48.
[4] 閆冰.李鎮西教育思想在中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02):212-214.
[5] 陳彩鈴.新課改下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激勵教育方法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6):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