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力皮亞古麗·卡迪爾
摘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班主任要有大愛,要善待每一位學生,要做到樹立自身對職業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育人觀,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關鍵詞:愛;班主任;學生
佛經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萬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沒有發現。學生也是一樣,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智慧和稟賦,優等生有,差生也有,只是我們沒用心去發現而已。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像陽光普照大地那樣,把愛均衡的灑向每一位學生,用心去發現他們各自的閃光點,用愛去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使他們茁壯成長,快樂學習。
一、班主任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并加以正確引導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以敏銳的觸覺去感應每個孩子,當學生進步時,給予熱情的表揚與鼓勵;當學生犯錯誤時,以豁達的風度、寬容的心去巧妙引導;當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熱情的雙手。”魏書生老師說:“每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 , 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他們的黑暗。”班主任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班主任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班主任的愛能把全班幾十顆純潔的心編織在一起,迸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前進的力量。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二、班主任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義務教育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小學班主任更要樹立人人平等的教育思想,對所有的學生都要公平、公正地對待,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學生的家庭地位、經濟狀況或者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私人關系而進行有重點地關心、有選擇地愛護。因為無論學生的家境如何、智力高低,都是班主任的學生,都需要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只有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愛護,才能體現教育的偉大。
1.對后進生要有愛心。過去,人們常把那些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欠佳的學生稱為“差生”,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人們普遍認識到這種稱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按照素質教育的標準,這類學生通常是一些在素質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都相對滯后的學生,是相對于某個學生群體而言的,故不再用不具有科學性的舊稱形容這一類學生而將其命名為“后進生”。“后進生”與“非后進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辯證矛盾的統一體。完成二者之間的轉化,是一項不可一日而就并且需要班主任和所有教師投入很多心血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我認為,一個班主任若要完成這項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所謂“愛心”,簡單而言,就是指班主任要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中投注愛。夏丐尊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育中,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應如古訓中所說的“潤物細無聲”的愛一般默然而寬宏,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班主任不能因為后進生一時的落后就諷刺和歧視他們,真正的愛實則是一種寬容和耐心。班主任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關心后進生,尊重后進生,了解他們內心的動態,獲得他們的信賴,再逐步消除他們心中的戒備心,從而獲得他們的尊重。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后進生都比其他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內心更為細致敏感。如果班主任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對后進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后進生感受到老師所給的愛,從而消除隔閡,突破心防,接下來再有針對性地督促他們改正缺點、發揚優點、獲得進步,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會容易很多。
2.對學優生要多談心。每一位教師都不能回避喜愛學優生的心理事實,班主任更是如此。這種喜愛并非壞事,可若變本加厲轉化為溺愛就不可論了。自古慈母多敗兒,溺愛會使人驕縱自私,不可一世。在教育現實中,許多學優生被教師寵壞后,達到發展“瓶頸”,失去了進步的機會,甚至從學優生落后為后進生。所以若要讓學優生更加優異,共同進步,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他們,時刻記住“愛是好事,但溺愛就不是了”,不包庇他們的錯誤,激勵他們追求卓越。如果學優生經常得到別人的表揚,自尊心極易受到傷害,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生比后進生更甚的消極的心理傾向。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心理的成熟度與承受能力都更加脆弱的學生時,要用更加藝術的手段去鞭策和激勵他們。教育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我們要多采用鼓勵、談心的旁敲側擊的方式來指導他們而非用批評、責備的直接的方式來教育他們。詼諧幽默,有的放矢,從而讓被教育的學優生心服口服。
3.對犯錯誤的學生要有耐心。犯錯誤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無意的即失誤,一種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們的學生一般屬于失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待于我們教師去培養造就,難免會有失誤、會犯錯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要善待犯錯誤的學生,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并和學生一起分析,怎樣做才能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實踐證明:只要教育、教學得法,沒有一個中學生是不可救藥的。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善于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幫助學生體味到上進及學習取得時的歡樂,誘發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取得更好的成績。
結語:
一花一世界,一生一稟賦。每位學生都有其優于別人的地方,班主任要善于發現挖掘,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班主任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班主任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班主任的愛能把全班幾十顆純潔的心編織在一起,迸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前進的力量。我堅信: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當您走過,請您駐足靜靜聆聽,你會發現每一朵花開都有聲。
參考文獻:
[1]石璐琦.淺析班主任應如何辯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J].學周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