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用心做教育,用心感悟教育的規律,努力把教育理念轉變成自己教育實踐的過程。“用心”聆聽感悟,用愛品味實踐。這份用心讓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幸福,還讓我的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實踐;用心;用愛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辛苦但又快樂的事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需要用心、愛心和智慧的,也正因此,讓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充實感和幸福感。潤物有心、潤物無聲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二十余載的班主任工作,讓我帶著自己的思考,陪孩子一起成長,為孩子們的心靈保駕護航,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一、用心感悟,促行為養成
為了抓好養成教育,為了養成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我苦下了一番功夫,把“用心管理,靜待花開”作為我班級管理的教育理念,其間飽含著我對工作的那份苦苦的用心,更沁浸著我對孩子們深深的愛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我對孩子們提出只要走進教學樓,就要腳步輕輕。這是很難培養的習慣。開始我把大家課間混亂的場面錄下來讓孩子們看,他們啞然了,他們在默默地反思著自己的不良行為、不文明的表現。在孩子們的推薦下選出4名紀律、走樓表現非常突出的監督員,利用晨會就孩子的表現進行評議,指出不足,又提出改正的建議,樹立榜樣,采用積分換禮的評價方式,極大調動了孩子的熱情,逐漸孩子上下樓不再奔跑,不再吵嚷。我還每天利用晨會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弟子規》,對孩子進行養成教育。我每天逐條講解,舉例并觀看相關的小故事視頻,除了鼓勵孩子背誦下來之外,我還要讓他們踐行弟子規,做一個有禮節、懂孝道、學會獨立生活的好孩子。還鼓勵孩子每天上傳在家里做家務、講孝道的照片或小視頻。在我和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家長們看著孩子的點滴成長,心里不勝喜悅,他們積極踴躍地把每一次踐行的活動做成音樂相冊,題目為《踐行弟子規系列活動之一》《踐行弟子規系列活動之二》等。就這樣學習弟子規活動一直在堅持著。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們變得安靜起來,變得懂事起來,更變得可愛起來。學習弟子規,讓孩子們有了做人的準則,為他們的養成教育打好了人生的底色。
二、呵護心靈,靜待花開
孩子們總是千差萬別,但都天真無邪,他們每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都需要教師細心的引領,精心的呵護,全新的關愛,做孩子心靈的守護神,是我神圣而又幸福的使命。
在新一年剛接班時,我發現班里有一個十分特殊的男孩,叫賀宇豪。每次上課時,我發現他的眼神總是呆呆的,每當課上談到有趣的話題,孩子們總是很自然的敞開心扉,開心的談論,總能看到孩子們快樂燦爛的笑容,而就在這時,一張麻木、憂郁的臉映入我的眼中。他為什么總是那么憂郁,似乎內心有沉重的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再加上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顯得他更加抑郁,失去了他與同齡人的那份快樂與率真,上課總是恍恍惚惚,這是為什么呢?我第一次撥通了他母親的電話,把孩子入學近一星期的表現如實誠懇地匯報給了他的媽媽,媽媽在電話里流淚了。原來這是一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孩子3 個月時,父母離異,孩子判給爸爸,爸爸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孩子,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母親為了供孩子念更好的學校,在外打工已經7年,沒有辦法,由于工作壓力大,掙錢十分艱辛,每年只能回來探望孩子一次。孩子渴望得到母親的關愛以及別人對他的關注。家庭的陰影在他小小的內心深處烙下了疤痕,每次上學、放學他總是坐著學子車孤零零來,孤零零去。也許是他過度的焦慮,小小年紀想的太多太多。他曾哭著對媽媽說:“長大了,我想買一個樓房,樓里住著我和媽媽。”電話里的媽媽泣不成聲。可憐的孩子!本應該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因為家庭、社會的原因,心理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不久,我發現他臉上右下巴出現了一塊白斑,那塊白斑越來越大,再后來頭上出現一小撮白發,他可能患有白癜風。多么不幸的孩子,我要讓他找到陽光,找到快樂。課下與他談心,給予他正確的引導,課間與他一起做游戲,幫他找到童年的快樂。他愛下棋,我拿來象棋,要他與方佳琪等同學一起下,很多孩子都很羨慕他旗下得好,就這樣我幫他找到自信。課堂上,我讓他讀課文,談問題,培養他正確的學習態度,漸漸地他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因字跡很不規范,每天中午課間休息時,我便把他叫到教室里,親自指導他書寫,每寫好一個字,我就把字貼在黑板上,慢慢的他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越寫越漂亮。為了讓孩子成長的腳步邁得更穩健,我時時處處注意尋找教育的機會。第一個學期我就走進了他的家庭,那時他家住三合,我的到來讓他感到十分感動十分開心。從此那個上課愛走神、課后經常不寫作業的小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上課積極主動、作業工整又準確的快樂男孩!學期末,他光榮的被班級評為“三好生”。
可見,作為班主任,要想讓孩子對你多一份親近、敬愛與信任,就得需要我們躬下身來主動去親近每一位孩子的心靈。
三、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教育從來就不是某一個人的事,他必須也只能是靠家庭、社會、學校的合力而完成的。為了關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長,我把教育的切入點放在了“家庭教育”上,也常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與策略。去年學期末,我召開了家長會,并請謝東萌家長、王劭寧家長在全體家長會上介紹了自己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王劭寧的媽媽認為鼓勵是孩子成功的一大法寶;謝東萌母親從孩子性格出發,及良好的習慣養成說起。在交流中舉出實例,強調家庭教育何等重要。家長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孩子。謝東萌在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悄悄的發生著變化。他雖然長得高,但心智在四五歲孩子的年齡階段,在骨干教師展示課上,我拿出自己畫的青蛙、小魚、蜻蜓圖片時,他竟脫口而出:“老師是你畫的嗎?”我并沒有介意,也沒感到意外。在課堂中謝東萌表現了一個真實的自我,我還要耐心的教育他,期待他更大的進步!他的母親為了這次家長會,也閱讀了教育孩子的相關書籍,并在會上講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孩子的方法。本次家長會為我班的家校合作打開了一扇窗戶。
育人育心已成為我班主任工作的主題,其中有付出之樂,也有獲得之樂;有助人之樂,也有創造之樂。只要我們熱愛這份工作,就會收獲孩子們的喜悅,體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