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獻英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內容,有效的落實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對于整個語文的教育都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積累較少,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的落實閱讀教學,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已是必然。本文現就,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方法,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改革方法
引言:
新課改以后,對小學語文教育就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關注學生的情感體會,讓學生更好的發展。而顯然,要想落實這一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實現的,教師還需從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出發,對閱讀教學的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學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閱讀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原則
(一)閱讀內容與學生年齡相適應
小學低年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特殊性,學生的年齡較小,知識積累非常少,對于很多字詞還不能完全認識和理解,想要進行閱讀有一定的困難性。在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知識水平,為其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順利的進行閱讀,打破知識障礙。首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的能力,教師可為學生推薦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作品,引導學生在較為熟悉的內容中形成感想并與學生積極交流。其次,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合理的想象,可以訓練學生將閱讀的故事變換成劇本,并表演給同學們,從而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第三,多選擇色彩感強烈,故事情節性強、富有口語色彩,能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作為閱讀教學和實踐的讀物[1]。
(二)處理好整體閱讀與細節關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是受到語文能力和語文水平影響的。引導學生充分的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閱讀,并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意義,是非常關鍵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整體內容與局部內容的關聯性。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后對文章的感受,促進學生在閱讀整篇文章后能清晰表達出對文章基本含義的理解,從而形成學生完整的閱讀體驗。其次,教師還需要根據文本中的細節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活動,切實加深學生對關鍵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印象。第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逐漸為學生提高閱讀的難度,增加閱讀的任務,促進學生循序漸進的提高閱讀能力。
(三)注重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
雖然課本是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參照,但是生活中的閱讀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本中的知識始終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過于局限課本,要善于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延伸,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擁有更廣泛的閱讀空間。首先,為學生提供與語文課文結構主題相類似的文章,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本的含義。其次,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和提高閱讀能力。第三,課外延伸閱讀活動要經常性的開展,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要想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需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首先,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充分的為學生組織開展閱讀游戲,引導學生在簡單的閱讀中找到關鍵的信息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其次,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學生廣泛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閱讀內容,促進學生在廣博的閱讀中發展出對閱讀活動的興趣。第三,組織學生多開展閱讀樂趣的交流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表達閱讀到的奇聞異事,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安排閱讀活動[2]。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良好的閱讀技巧是學生順利閱讀的保障,為了促進學生克服閱讀時的障礙,教師應當傳授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大意,促進學生明了閱讀的主要內容。其次,讓學生注意體會文章的重點句子,能從重點語句中窺探出文章要表達的深刻含義,能夠根據重點語句想象人物的形象,體會文章的深刻道理或表達的主要情感。第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慢慢掌握瀏覽、細讀、精讀等方法,能在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使學生在積極的閱讀體驗中學會閱讀[3]。
(三)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正規的教學,而且要發揮學校、家庭的共同作用。首先,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基本的閱讀技巧與知識。其次,要充分的利用閱讀課、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還可以組織開展圖書交流,圖書心得演講等活動。第三,引導家長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多支持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些有益身心和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籍。第四,多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去自己選擇圖書。這樣才可以發揮出閱讀培訓教育的合力[4]。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接受到教師傳遞的大量信息,可以利用生動的課堂情景,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首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其次。在閱讀過后,還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例如,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實際的去體驗秋的氣息。第三,教師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積極的引導學生暢談閱讀感受,從而培養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積極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接受能力為學生選擇恰當的圖書,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促進家長與學校形成閱讀教育合力,積極的讓學生在掌握基本閱讀技巧的前提下,自由廣泛的開展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林紅敏.淺談小學低段學生的古詩文啟蒙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4,(12).
[2]胡梗芬.閱讀教學應從低年級抓起[J].新課程(小學),2014(8).
[3]蘇秀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6).
[4]韋俊.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分析[J].新課程(小學版),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