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菲+舒睿
摘要:英語翻譯專業本科所設的課程包括翻譯理論、英語基礎、西方文化、漢語文化、翻譯實踐等。主要通過對英語翻譯專業本科翻譯理論課程及中國文化課程設置的研究,分析理論課程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以及對翻譯實踐的作用,漢文化課程對學生譯語輸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翻譯專業;翻譯理論;中國文化;課程設置
1.引言
翻譯專業自2006年開設以來,取得了較大進展。本科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創立是我國改革開放、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交流對培養一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翻譯人才的需要(莊智象,2007)。當今,越來越多的大學開設英語翻譯專業,科學的課程設置成為一大難點。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結合,中西方文化與雙語轉化能力的結合,成為翻譯專業的培養重點。翻譯理論課程以及中國文化課程對本科學生的影響值得思考與分析。
2.英語翻譯專業本科翻譯理論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一)對學生翻譯素養的翻譯作用
翻譯理論課程包括翻譯概論、中西翻譯歷史、翻譯批評與鑒賞、英漢對比研究、筆譯理論、口譯理論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激發翻譯專業本科學生對翻譯的興趣,為提升自身的素養奠定基礎。應把翻譯當作研究對象的那門學問則應視為科學,因為它是一個由各理論構成的知識體系,其任務是揭示翻譯過程的客觀規律,探求關于翻譯問題的客觀真理,給實際翻譯工作提供行動指南(譚載喜,2000)。翻譯理論對學生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在實踐之中會體現出譯者的翻譯素養,真正將翻譯理論深化到翻譯實踐之中。例如,在口譯理論課程中所強調的譯者的素養之中,對口譯譯員所做的要求之中就有衣著、姿態、語速、語調等方面的約束。
莊智象認為翻譯人才包括翻譯通才和專門性人才,體現了翻譯的學科融合性,表現出翻譯理論和實踐的均衡發展,翻譯通才充分體現出學習者學術研究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平衡發展,既掌握一定的理論、又有較強的翻譯實踐能力。要想成為有較高素養的翻譯人才,研讀翻譯理論著作,學習翻譯理論課程,學習翻譯歷史,拜讀前輩的翻譯作品,賞析翻譯作品等必不可少。
(二)對學生翻譯實踐的作用
學生在翻譯理論課程中能夠習得相關理論知識,學習翻譯前人的經驗,并運用于自己的筆譯、口譯實踐之中,減少翻譯錯誤,提高翻譯質量。王大偉教授曾將宏觀理論、微觀技巧、語言實踐能力三者比作金字塔,認為宏觀理論代表最高水平,能起宏觀指導作用,但作用較小;處于中層的微觀技巧涉及面較廣,能解釋較多的具體現象;語言實踐能力處于最低水平,但卻是翻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翻譯理論滲透于翻譯實踐之中,翻譯實踐又體現翻譯理論。
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中較為重要的雙語轉化能力,是基于對中外兩種語言之間的理解與掌握的。而翻譯理論課程就為提高此類能力提供了多種方法與途徑。能力應該是高度理論化的操作規范而非隨心所欲的憑直覺翻譯。學習中西方翻譯歷史,學生可以知曉翻譯前輩的譯作,并閱讀其中的經典,與自己的翻譯對比,學習翻譯技巧與方法,切實提升翻譯水平。
3.英語翻譯專業本科中國文化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根據筆者所做的英語翻譯本科中國文化開設情況的調查來看,目前各高校英語專業中中文課程的設置處于尷尬境地,中文課程過少,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及西方文化,在譯入語的輸出這一環節存在著較大問題。忽視漢文化的培養將會成為培養翻譯人才的一大障礙。以下筆者將從三方面來分析漢文化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必然要求。2000年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新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中,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方面除了要求學生熟悉英語國家文化傳統,也要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英語翻譯專業也屬于英語專業,并且對學生的漢語要求更高,《大綱》為漢語文化課程的開設提供了理論依據。
漢語文化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漢語語言功底,提高譯語輸出時的流暢程度和準確性。要想準確的傳遞源語的信息,譯者必須具備扎實的雙語功底。這一點在口譯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由于文化背景,含義和意象等不同,翻譯成為了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手段,只有擁有扎實的雙語基礎才能在兩種語言之間游刃有余。對筆譯而言,譯者其實是不寫論文的學者,沒有創作的作家。解決這類翻譯的問題需要擁有扎實的漢語功底,才能夠做到字斟句酌,字字珠璣。
漢語文化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文化修養,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翻譯不僅僅是文字游戲,翻譯還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相互轉換。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了系統的了解并培養了一定的西方文化鑒賞能力。但是由于漢文化課程的缺失,學生對本國文化了解不多,在翻譯時并不能很好的體現出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含義,這樣的翻譯往往詰屈聱牙,晦澀難懂。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有深深根植于語言。翻譯首涉及的是意義,而詞只有與文化想關聯才有意義,這就要求譯者在進行語言操作的時候,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識(郭建中,1998)。只有對兩種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意識到兩種文化的不同,進而采取不用的翻譯策略由此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4.結語
翻譯理論指導翻譯實踐,實踐中滲透著翻譯理論。語言是文化載體,文化又深深根植于語言。要培養真正能夠勝任東西方交流任務的優秀翻譯人才,翻譯理論課程以及文化課程的科學設置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理論課程、文化課程與翻譯實踐的結合,提高翻譯專業本科學生的中英雙語轉換能力,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譯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R].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 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外國語,1998(2),12-17.
[3] 譚載喜.翻譯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大偉,王躍武.關于翻譯理論現狀與發展的思考.外國語,2004(1):69-74.
[5] 莊智象.關于我國翻譯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外語界,2007(3):14-23.
[6] 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的課題(201610637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