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瑩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局限在教授學生相關科目知識,更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到學習中,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和理解科目知識。興趣引導范圍很廣,教學方法較多,應結合小學語文實際教學情況,合理選擇興趣激發的策略,才能充分發揮出其應用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發;興趣
前言
近些年來,筆者在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失去語文的活力,更使得本就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變得枯燥單一。綜合分析,主要因教學方法使用的不合理,甚至還有很多教師依舊采用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應綜合小學語文科目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點,積極采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
1 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也極為迅速,而且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更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知識形象地表達出來,更能通過多媒體聲像合一、圖文并茂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在小學語文有關于寫景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單純依靠自身的講授方式,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而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播放一些有關的視頻、圖片等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知識,尤其是對于沒有見過此景的學生,在看到多媒體播放氣勢洶涌的景觀時,會被景觀的壯觀所吸引,調動起積極性,使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2 運用小組合作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組合作方式是當前小學語文主要應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更是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首先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水平等,再對學生的這些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首先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分組中必須有個優等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優等生帶動后進生,從而調動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分幾個小組,并由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朗讀,其他小組成員對其朗讀效果進行評價,如,哪句需要帶有什么感情色彩等,同時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活躍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其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3 運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卻有一些教師因未能有效應用有效教學方法,從而使得本身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更有益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游戲教學法,主要是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所教授的內容,將其與游戲融合,學生在游戲環境下,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利。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成語接龍的小游戲,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成語,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得小學語文課堂不再枯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引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引入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學生日常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有關于大自然知識的時候,自然的范圍很廣,很多學生對自然的概念理解不夠透徹,這時教師應積極引入生活知識,如,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天氣,周邊的森林,花鳥魚的生活等,這都是自然,而且我們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去發現自然的奧秘,更深層次的去理解自然,對學生學習頗有幫助。
總結
總的來說,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不能有效應用教學方法,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面對這種教學現狀下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并積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到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本文筆者主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著手,細致的分析了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以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希望對教師同仁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 2014年16期
[2]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 2014年05期
[3]楊朝輝.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J].學周刊.201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