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自靜
摘要:校企合作項目管理方式較為粗放,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想到哪做到哪,沒有長遠的規劃。即使制定了一些項目管理制度,也沒有真正落實,執行起來不好操作。
關鍵詞: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項目管理
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模式辦學方式也越來越靈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會計專業畢業生尋找合適的會計崗位比較困難,有些學生干脆放棄了會計工作,而有些企業尋求合適的會計求職人員也非常困難。校企合作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項目的開展雖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高職院校和企業付諸實踐過程中也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些難題亟待解決。
一、高職會計人才企業需求現狀調研分析
我國每年有10萬以上的會計畢業生,包括中職、高職和本校院校的,這些學生畢業后都即將進入會計崗位。雖然市場需求大,但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特別是會計專業學生在學歷方面較之本科學生缺乏競爭力,如何使高職的學生具有競爭力?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會計人才?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在山東省臨沂市范圍內對50家中小企業通過訪談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調研。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研主要通過發放問卷、走訪企業,網上搜尋招聘企業等方式進行。50家中小企業類型多樣,有生產農產品成本的制造企業,像龍盛龍牧集團等,有商業企業像九州集團,有金融保險企業,像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還有會計事務所,像天恒信、華泰事務所等。
(1)中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學歷及專業職稱需求情況。調研發現中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學歷要求以專科學歷為主,為75%。專業技術職務一般沒有特別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考出會計從業資格證,也有很多學生能考出助理會計師,高職學生畢業時找工作并不困難。
(2)中小企業對會計工作崗位的人數需求。調研中發現中小企業需要的會計崗位以出納和會計核算人員最多,50家企業中只有4家分別招聘財務總監和會計主管。由于企業規模和企業管理的需求不一樣,中小企業大量的財務工作只是簡單重復的會計賬務處理工作,財務管理與分析業務不多,一般會計核算人員就可以擔任。
(3)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需求。調研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發現,前五項基本能力占得比重較大,其中納稅申報對于在校學生來說會比較困難。大多會計專業都開設稅法,但僅限于理論知識,并沒有讓學生進行實際的稅費計算與申報,只有通過企業具體的開票系統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稅費計算對企業的影響。此外,財務軟件運用也是現在重要的職業能力,學校也學習軟件,但是教學版與企業版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二、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調查
2016年 9 月至 12月間,分別對部分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已畢業學生、在校教師及中小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查走訪,從多角度了解校企合作的現狀。
(一)對在校高職學生的調查
通過對幾所職業院校學生通過隨機抽樣方式對校內50名大三學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6份,有效回收率 96%。多數學生對企業專家講座的效果認為一般,實習實訓基地的運用不是很滿意,但是大多數學生對于外聘兼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很滿意。在校學生對于校企合作的現狀總體來說不是很滿意,必須通過多種方式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
(二)對已畢業高職學生的調查
通過對已畢業高職學生的調查,得知多數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都偏向工作經驗,這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有些困難。高職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課程,篩選了實用的課程,純理論知識的基本不涉及,選用的教材基本是理實一體化教材,里面大多是企業真實經濟業務,高職學生進行的實訓練習也很多,但如果不去企業實際操作,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缺乏感性認識,畢業后不能很快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短期內不能獨當一面,大多需要老會計帶或經過二次培訓。校企合作項目的深入開展很有必要,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到企業實習,增強實踐經驗。
(三)對中小企業的調查
除了選取對在校學生及教師的問卷調查,還通過走訪、面談的方式對臨沂市幾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大多企業與企業的合作只是停留在座談會、學生參觀、有些也會安排部分學生實習,可能還會接納一些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工作。企業會計崗位較少又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企業很少接受教師掛職鍛煉,學校大多也沒有參與合作企業的員工培訓。但是,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有工作經驗的偏好,對工作經驗不做要求的很少。
三、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項目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項目管理不規范
校企合作項目管理方式較為粗放,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想到哪做到哪,沒有長遠的規劃。即使制定了一些項目管理制度,也沒有真正落實,執行起來不好操作。校企合作項目開展時沒有及時建立項目管理機構,人員臨時安排,沒有盡其所責,嚴重制約了校企合作項目的開展。
(二)項目管理缺乏外部支持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沒有制定相關法規來保障校企合作雙方權利與義務的責任,對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行業中的中介機構未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致使學校與企業缺乏溝通交流的平臺,由于學校與企業分屬不同利益訴求的部門,出現問題僅靠學校與企業自身力量來協調、解決,就會十分困難。
(三)項目內部利益難以協調
企業和學校是不同利益主體,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企業經營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校企合作項目中希望得到穩定的用人需求,先進的技術支持,員工的技術培訓,良好的社會聲譽等,學校則希望獲得先進的技術設備,良好的實習實訓場所,外聘兼職教師的引入等。
(四)項目具有特殊性
校企合作項目面向會計專業,企業的會計崗位有其自身的特點,每個企業都可能設會計崗位,但人數不多,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局限性。會計工作很大部分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等問題,學生去企業實習、教師去企業實踐都會有很多不便,不利于開展工作。
校企合作是作為項目運作和管理的,因此,對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實施項目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創立的企業越來越多,一方面加大了對會計人員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云物大智”時代,信息不斷更新,對會計人員素質也提出來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必須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知道企業、社會需要什么,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培養的學生更具競爭力。高等職業教育應當為社會生產服務,以學生的就業作為發展方向,結合企業行業和經濟發展需求,重點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應用型人才,走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