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與網絡購物的日漸興起,成本小、風險低、收益大等優越性使網絡創業逐漸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方法,本文針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和提高自我就業的成功率。
關鍵詞:網絡創業;互聯網;就業創新
一、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一)網絡覆蓋率、手機用戶增長迅速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中國網民規模已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截至去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移動互聯網與線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迅猛
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境內外上市互聯網企業數量達到91家,總體市值為5.4萬億人民幣。不管是企業的發展還是人們的生活都越來越依賴網絡帶來的便利。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營銷,推廣企業的產品和品牌,還通過網上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財務的輔助及在企業官網發布信息。人們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可以實時了解到最新的新聞動態、旅游交通等信息,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解決衣食住行的需求,甚至可以完成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
(三)網絡信息安全還有待加強
網絡信息安全目前已經越來越受到從政府到人民的全方位關注,在2016年4月19號習近平主席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到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逐步顯現。
二、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問題分析
隨著互聯網帶動的網絡經濟不斷發展,有著投資少所需資源不大的優勢,成為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新途徑。但是一項關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調查表明,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只有不到30%,網絡創業成功率更低于此。
(一)對網絡創業認識不足
在創業時,大學生都會選擇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和領域,比如選擇服裝、化妝品、美容產品或者充值服務等,在進行此類領域創業的時候,往往沒有對于消費市場、產品的價格、營銷的方式進行思考,更多的情況下是依靠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開展,缺乏創業調查研究,也沒有具體的去做市場調研,往往很容易出現風險;還有就是將網絡創業的理解得過于簡單,難以從企業的經濟利潤的角度上去思考創業方案,經常出現實際的付出難以獲得相應回報的情況。
(二)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
當前,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還缺乏必要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無論是網上開店,還是建立門戶網站,軟件應用開發,都需要熟知相應的營銷策略,交易平臺,運營模式等,但他們還缺乏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使其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存在較大的困難。雖然很多高校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大部分還是進行較多的理論教學,因此難以適應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業需求。另外,大學生還缺乏社會實踐的機會,很多學生只能通過網絡招聘的形式找一些短暫的社會實踐機會,缺乏系統化和全面化的實踐,因此其實踐能力很難得到系統性的提升,使其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壓力不斷增大。
(三)創業風險意識太淡薄
一方面,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比較缺乏,在確定網絡創業項目的時候,往往難以從現實的可行性和經濟性的角度去分析。另一方面,在創業團隊建設方面,團隊成員合作意識不強,缺乏相應的團隊管理制度,分工不明確,往往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也是創業風險意識的重要弱點。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互聯網創業的認識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想提升高校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必須要首先加強對互聯網的認識。當前中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在告別人口紅利之后,需要擺脫依賴紅利的習慣,開始依賴技術、依賴服務尋求新增長。一方面,要使得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學習互聯網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互聯網在創業過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幫助創業。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借鑒現階段一些創業的成功經驗,對其應用互聯網的模式和技能進行分析,并根據高校學生自身的特征和創業情況,對其進行分析,使其成為指導高校學生創業的重要基礎。
(二)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實踐能力
在高校學生的創業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業的競爭力不斷加大,實踐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高校要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提升理論教學的深度,為學生提供完備的理論教學指導,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社會實踐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提升其創業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要充分估計學生積極進行有效的社會實踐,使其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深入企業內部進行系統化的實踐,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高校要積極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全面強化高校的指導
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創業將面臨著大的機遇和挑戰,要想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必須要有高校的支持和引導。一方面,要在高校要努力思索成立專門的創業指導部門,通過對互聯網與創業之間的分析,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完善的指導,為其創業進行有效的規劃,并及時對其進行答疑解難,為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在創業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提升創業成功率。另一方面,要促使高校積極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政府建立互聯網創業園,免費為大學生提供互聯網創業空間,為廣大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以此提升學生的創業積極性,為其創業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銀媛.“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6(10)
[2]張鉞.“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業模式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6(08)
作者簡介
陳琦 1975年7月1日,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作者單位:烏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