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峰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當中,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核心素養帶領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不斷的增強與提升。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教學需求;核心素養
歷史與社會是綜合性人文學科,其學科核心素養即空間認知、歷史意識、綜合思維和社會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不但要體現人文性,更要注重追求綜合性和實踐性。也就是需要結合實際學情,整合歷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指導學生把握生活時空、人地關系,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全球視野,促進綜合思維的發展,提升社會實踐能力。本文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
歷史與社會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歷史與社會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是學生通過歷史與社會學習能夠體現出的,帶有本學科特性的必備人文品質和關鍵綜合能力,主要由“空間感知”“歷史意識”“綜合思維”“社會實踐”等要素構成。
空間感知,是指在人地觀指導下,對不同尺度的人類生存空間(區域)的認識(感性、理性)過程,包括區域認知和人地觀念。區域認知,指對有關區域的位置、特征、差異、聯系等進行解釋、比較和說明,就有關區域進行歸類(歸納)、概括,并展開綜合分析;人地觀念(即生態意識),指對人地關系的認識、理解和判斷,具體反映在看待“地對人的影響”“人對地的影響”“人與地如何協調”等問題所持的見解與態度上。
歷史意識,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自覺的反映,包括歷史理解、歷史評判和歷史認同。歷史理解,指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等進行解釋、推理(推斷)、比較、說明,就有關史實進行歸類(歸納)、概括,并展開綜合分析;歷史評判,指對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等從事實和價值等方面做出評價或判斷;歷史認同,指從歷史視角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政治等的認可和贊同,即認識、情感和態度的綜合表現。
綜合思維,是指借助歷史的眼光認識今天的社會,縱向認識人類歷史進程,橫向關注人們社會生活,是三維目標的關聯、融通和滲透(融合或融會貫通)。就知識內容層面,包括古今綜合,即歷史與現實的綜合;中外綜合,即中外歷史、地理、文化等的綜合;時空綜合,即歷史與地理的綜合。
社會實踐,是指借助圖表、資料(史料)等手段,獲取信息,描述地理事物,揭示歷史和社會現象,分析、解決歷史和社會問題,參與社會生活的活動過程,是公民意識、社會實踐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綜合體現,包括圖表實用、資料(史料)實證和社會活動。圖表實用,指既能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又能用地圖和圖表描述地理事物,揭示歷史和社會現象;資料(史料)實證,指既能通過對資料(史料)的辨析,將符合事實(史實)的材料作為證據(史由證來),進而形成對社會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論從史出),又能運用不同的資料(史料)有理有據地分析論證問題;社會活動,指能夠在日常學習、野外活動和其他環境下設計并實施解決與社會有關問題的行動,如訪談、考察、調查、旅游等。
二、以綜合思維為例,分析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歷史與社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的知識和內容較多,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方式割裂地學習,肯定不能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和遷移,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歷史與社會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為載體,通過學習和體驗學會從多角度、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和解決歷史或社會問題,最終達到提升綜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我們以歷史線索為主導,從“古今綜合”“中外綜合”“時空綜合”三個角度來指導學生貫通知識,進行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方面的培養。
1.古今綜合
歷史與社會中的“歷史”就是古,“社會”就是今,其實學習的就是古往今來,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古今知識聯系和體驗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學習歷史內容可以指導學生對照地圖來加深印象,還可以啟發學生對當前社會現象進行思考,學習當前的地理知識還可以參照古今大歷史變遷來深刻認知。
比如學習“遼闊的疆域”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古代不同時期的疆域。為了加深印象,教師可以制作成動漫視頻,以漸變的形式,將不同時期的歷史疆域展現給學生。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地理位置和歷史更迭,還可以啟發
學生結合歷史進行綜合分析,更加深刻認識到領土是國家的根本利益,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2.中外綜合
中國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員,所以在學習歷史與社會時我們要把中國的發展置于世界舞臺上,才能更清晰地在人類文明的歷程中認知歷史得失,進而為現實生活問題提供借鑒和幫助。
比如,學習“絲路明珠”時,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可結合張騫出使西域、馬可·波羅來華等歷史事件,讓學生認識到絲綢之路是自古中外交流的紐帶之一,讓學生全面了解這種交往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的同時,認識到社會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直處于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中。這就啟發學生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考慮問題要全面,要注意從多個視角、用不同方式分析問題,這樣才能產生積極的思考效果。
3.時空綜合
時空綜合顧名思義就是聯系時間和空間進行綜合分析。歷史和社會發展是多樣性的,但是又呈現一定規律。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并抽象、總結認識到歷史規律,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時空進行綜合分析歷史線索。
比如,在學習“紅軍長征的路線”的習題時,先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毛澤東的詩《長征》,然后要求學生對照中國地形圖找出紅軍長征所經過的地區,最后讓學生談談讀這首詩的體會。運用中國地形圖比區域圖更能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紅軍行軍的艱難;將歷史和地理知識作為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石鷗.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價值[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1):1-1.
[2]陳玉琴.例談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