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正銀
【摘 要】初中數學自然而然的散發出一股濃厚的生活氣息,數學本身就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實際的生活,最終慢慢的回歸于生活,推動著生活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上處理好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數學元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137
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是極為微妙的,數學源自于人們對生活經驗的不斷總結,而人們的生活經驗隨著數學學科的發展開始變得豐富起來,即數學和生活可謂是“兩生花”。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將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處理好,把數學元素通過生活化的手段引入到其中,這成為了教師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為了讓初中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數學進行深入觀察,以便讓學生能夠在數學魅力的浸染下,漸漸地愛上數學。
一、課堂環境的生活化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課堂環境變得生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富有生活化氣息的環境中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巧妙的將數學元素融入到具體的教學之中,進而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就目前的初中學生來講,他們還處于極不穩定的青春期,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也易受到教師相關教學引導實施的影響。特別是學生在處理一些數學問題的時候,若教師能夠對整個課堂環境進行合理把控,那么就能夠讓學生以平和的心情來面對數學問題,此時問題就更容易獲得合理的解決,這樣學生也就會發展得更好。此外,教師還要積極的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一方面,是對師生之間的感情進行培養,讓師生之間能夠更為融洽的相處;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的緊張心理得以有效消除,令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更為有效的激發。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交集”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如果直接向學生拋出“A∩B”的這個表達式,再來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概念,那么學生除了會感覺到枯燥之外,還會感覺到數學學習是毫無趣味的,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這時教師若能轉變一種教學方式,不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或概念的教學,而是引入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際例子,讓學生直接面對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學校組織一次教師日常工作部署會議,讓同時擔任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教學任務的教師參會”,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交集問題,因為參會的教師要符合在初一和初二年級同時教學的條件,此時交集的相關概念就以一種生活化的實際案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學生能夠在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過程中獲得對應的知識。
二、學生能力在生活化教學中的提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不僅是教師的“教”,還應包含學生的“學”,且學生要在其中突顯出一定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的主體性保持為基本原則,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合理提高。也就是說,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問題,使學生和教材能夠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到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元素。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他們清楚的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具體來源,等到他們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過后,教學中就能夠更好的將數學元素予以融入。
只要初中學生能夠牢牢的記住“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的基本道理,教師才可以借由生活來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數學元素,讓學生將枯燥的教材轉化為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問題,使學生在最為稀疏平常的衣食住行中找到數學的些許痕跡。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生才會對數學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才會自覺的將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促使學生對教材知識或相關概念進行更為透徹的理解,進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對生活的持續感知中得到發展和進步。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并集”的相關知識的時候,不妨直接向學生拋出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給學生兩張成績登記表,讓學生將兩個班級中的學生按成績排序來制成一張總表,這其中就蘊含了并集的相關知識,此時教師若能巧妙的進行相關概念知識的教學,那么學生將會記得更為牢固,這樣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直接對知識或概念進行教學。
三、數學教學內容在生活經驗引導下的生活化
隨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不斷推進,教師對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關注有所增強,同時再結合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轉化的具體能力,就能夠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間的直接聯系。若初中數學教師能夠潛心對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教材中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間的相互聯系,也就開始重視在教學中適當的融入生活化案例,使得整個數學教學能夠更趨于生活化,令學生能夠更為輕松的將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予以接受,讓數學元素的融入變得更為順暢。
例如,班級中男生和總人數的關系、女生和總人數的關系,均可以用集合的形式來予以簡單表達“若總人數為A,男生計為b,女生計為a,那么b∈A,a∈A,a∪b=A。”這樣就成功的將實際的生活案例進行了數學化轉變,此時的數學教學內容就在生活經驗的引導下變得微妙起來,讓人能夠較為直觀的感覺到一股濃烈的生活化氣息,令學生在拓展自身知識面的同時,也做到了對教材中知識的進一步深化。
當然,隨著初中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后進行更為積極的引導,讓學生慢慢地將數學知識向著實際生活回歸,在生活中去對數學進行實踐,通過持續不斷的運用來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有效。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斷的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既能夠滿足教師對教學的基本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對學習的實際需要,還可以將大量的數學元素巧妙的融入其中,讓學生對特定知識點有一個更為深入的細化認識,使得整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得到積極有效地推動。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為積極大膽地去進行探索和創新,才能夠讓學生得到更為有效地培養。
參考文獻
[1]屈鵬飛.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2]彭望書.滲透集合思想,促進中學數學的現代化教學[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1997(4):25-27.
[3]孫朝仁.初中數學實驗設計應滲透的四個元素[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旬刊,2014(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