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芬
摘要:教學方法改革是學校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主要是講授法,傳統的“灌輸式”或“填鴨式”存在不足,所以教學方法改革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教學方法改革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針對這些制約因素,必須更新觀念,尋求依托,進行多樣式的教學方法改革和實踐。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專業課程 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016-02
教學方法改革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的主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人才的必然選擇。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主要采用講授法,傳統的“灌輸式”或“填鴨式”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自己的主體地位,而忽視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特別是當今,由于多媒體技術、互聯網信息等信息技術的普及,開展多樣性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身特點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性很強,課程內容包括政治學、哲學、經濟學和教育學等,幾乎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內容涉及比較廣泛,教學中不能只采取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而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專業還有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開展,必須遵循本專業的發展規律。注重在方法上實行多樣性訓練。單純依靠原有的課堂講授式。無法滿足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社會要求。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既能在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本專業的教學,又能在黨政機關和企業單位從事以本專業為基礎的宣傳、組織、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復合人才。為此,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創新性、時效性、生動性和針對性。
(三)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因素,但是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方面,沒有好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會死氣沉沉,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從而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這樣“教”和“學”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而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一些理論知識比較強的課程,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愿意學,愿意聽,提高教學中學生“學”的效果。尤其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比較普及,依靠原有的“單項灌輸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質量下降,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二、制約思想政治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難題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在各學校不同。各學校根據實際特點,大致包括通識教育必修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教學實踐課。課程設置各學校雖有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包含這些課程,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相似。具體來看:一是課程結構的比例失調。例如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通識課和公選課占30%左右。而且大部分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完成。所以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耗費在公共選修課上,他們忙于考英語四級、六級,計算機考試等各種證件的考試,而專業課的比例占的比較少。二是課程的內容龐雜和老化。專業課程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等多門課程,每一門課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思路也不清晰。專業必修課的內容多年不變。有些課程嚴重與當今時代脫節。選修課隨意性大,因人設課,目的不明確,由于教師資源短缺,很多課程無法開設。實踐課程,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重視,但時間難以保證,效果不理想。這樣就為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帶來了難度。
(二)學校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的難度
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改革是先導,學校是教學方法改革的領導者。學校非常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但是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受到一些制約。其一,學校管理的制約。學校要求管理規范化、程序化,還有學校要參加各種教學評估等。規范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管理上過多強調這些,可能就束縛了學校改革的手腳。教師的教學也會因為害怕違反學校的各項規定。不符合要求而受到影響,所以改革的步履就會很艱難。其二,教學方法改革沒有保障。學校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沒有給予一定的保障。有時只是口頭上的,而不能落到實效。
(三)教師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困惑
有些教師認為,是否改革對教學成敗關系不大,所以責任意識不強。再有,開展教學方法改革是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并且由于是改革,可能會出現失敗,回報率又低,教學方法改革難以獲得立項,這使得教師對教學方法改革有畏難心態。
(四)學生對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觀意識不強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學方法改革需要學生主觀上給予配合,否則,只是教師單方面的,在實踐過程中難以取得成功,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許多學生習慣教師“灌”學生“受”的教法,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但是學生不愿參與,不能做積極的準備。課堂教學可能連教學內容都完不成。所以教學方法改革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的投入。
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舉措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會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學方法選擇和使用一定是在某種自覺的理念指導下設計和選擇的。
(一)樹立“教法”與“學法”共同創新的觀念
教學方法改革要體現一定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活動是雙邊性的特點,把“教法”和“學法”結合起來,體現了教學的本質。教學方法包括“教法”與“學法”,“教法”引導“學法”,從“教法”必須引起“學”為有效的教學意義上?!皩W法”制約“教法”,教學方法創新應當協同推進,注重發揮教與學兩個積極性。教師應該根據所教授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從觀念上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與運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教學活動的根本因素,學生學習方式喜好的改變要求教學方法的改變和適應。endprint
(二)教學方法改革需要以科學的課程體系為依托
教學方法是形式,應該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更合適,還要考慮教學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級學科,學科的發展要求課程體系設置要科學、合理,符合專業特點和時代發展要求。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推動課程體系的設置,調整結構,理順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同時,在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中,也會發現課程設置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可以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調整專業課的內容和比例結構。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掃清障礙。所以站在課程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才取得實效。
(三)實現課堂教學方法多樣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多樣式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相對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對于思想比較活躍、信息比較暢通和發達的大學生來講,顯得單一、乏味,而且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聽不進去,甚至厭惡學習,所以采用多樣、豐富的教學方法,會更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促使教和學在愉快的氛圍中度過。學生學習需要主動的思維活動。教師能夠通過適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其一,互動式教學。它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思想上,傳統教學看中的是經過教學后學生的成績。而互動式教學則著重于教學過程中“教了什么”和“學了什么”。是一種提倡師生交流的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方式上,更加注重溝通和交流,而不是“一言堂”和“滿堂灌”;在師生關系方面,它是一種多向的、互動的,而不是單向的。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參與互動,提高交流、溝通和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二,案例式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適當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案例式教學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增加有效案例,從而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促使學生產生對理論知識、觀點的內在需求,為學生內化并創新理論知識、觀點內化創設平臺,進而提高自身理論修養。例如《法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等課程,都采用案例式教學。就拿《法學概論》課程來說,通過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對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法律概念在案例中理解和體會?!恶R克思主義倫理學》課程使用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倫理道德規范。通過一些實例,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受到影響和震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方法比傳統的說教更有說服力。所以案例式教學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的,它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抽象理論的興趣。加強師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案例。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欲望,不斷去尋求和探索,提高理論修養。
其三,專題式教學。在專業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選擇專題式教學。因為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設置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利用專題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抽象的理論或某一方面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四)使用現代的教育技術教學手段
使用新媒體技術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教授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QQ群、網絡社區、論壇、微信、微博等媒介以精練簡短的語句篇幅、受學生喜歡的風格發布或轉發與課程有關的文章:或是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理論、方針;或是時事新聞的點評;或是熱點問題等。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學生經常聊天,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疑問,這樣可以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教學方法改革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己變為啟發者和引導者。新媒體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為實施雙主體教學理念、豐富教師教授方法、創新學生學習方法等提供了師生互動的平臺。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