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 目的 探討二甲雙胍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12月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兒予以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片口服,并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改善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TG、LDL-C和HDL-C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單用甘精胰島素相比,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在改善糖尿病患兒血脂和血糖水平方面更有優勢,其值得推廣借鑒。
[關鍵詞] 甘精胰島素;二甲雙胍;糖尿病;兒童;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b)-0001-02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metformin tablets, and the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G, LDL-C and HDL-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insulin treatment alone,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improving the 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children is more effective, so it is worth reference.
[Key words] Insulin glargine; Metformin; Diabetes mellitus; Children; Clinical effect
近幾年來,隨著環境因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增加,同時患病人群越來越低齡化,特別是兒童人群而言,糖尿病對其生長發育帶來嚴重影響。文獻報道,對糖尿病患兒采取規范化降血糖治療能有效維持其血糖平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1]。甘精胰島素是一種長效胰島素,其藥物作用時間持久,能在24 h內起到降血糖的效果。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降糖藥物,能有效抑制肝糖原的異生,加速葡萄糖無氧降解,減少肝糖原輸出,提高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該研究選取該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對二甲雙胍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治療兒童糖尿病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所有患兒經尿液和血液檢測確診為糖尿病,且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腹痛、惡心、脫水、食欲不振和嗜睡等臨床癥狀,未見重度心肺肝腎等功能障礙以及胃腸道疾病。觀察組中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18例,年齡范圍為10~15歲,平均年齡為(11.0±1.1)歲,發病時長為1~4年,平均發病時長為(2.2±0.6)年;對照組中男性患兒30例,女性患兒20例,年齡范圍為10~15歲,平均年齡為(10.8±1.4)歲,發病時長為1~5年,平均發病時長為(2.0±0.7)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予以飲食指導、健康宣教以及適當運動。對照組患兒予以甘精胰島素治療,于睡前15~30 min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40052),劑量為0.7 U/kg,1次/d。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0561)口服,用法用量為0.25 g/次,2~3次/d,餐中服用,并根據患兒實際病情予以調節劑量,最多劑量應<2 g/d。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TG、LDL-C和HDL-C等指標以及治療后胃腸道不適、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8.0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資料采取(x±s)表示,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數采用百分比(%)表示,通過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與對照組患兒相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患兒TG、LDL-C、HDL-C等與對照組患兒相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TG、LDL-C、HDL-C等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后腹瀉1例、惡心嘔吐2例、低血糖2例,對照組患兒治療后惡心嘔吐1例、低血糖2例,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43,P=0.461>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現代社會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其患病機制為胰島素抵抗或胰島β細胞減少。2型糖尿病多好發于老年人群,但隨著大眾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受到環境和遺傳因素的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低齡化,對于2型糖尿病兒童而言其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對糖尿病患兒多采取藥物治療,而胰島素是所有降糖藥物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種藥物,對糖尿病患兒進行胰島素治療時,應結合患兒實際生理特征對胰島素劑量進行調整。研究報道,長時間的胰島素注射會引發注射部位皮膚凹陷或皮下硬結,使得胰島素的吸收受到阻礙,從而對藥效的發揮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此外文獻[3]研究發現,雖然甘精胰島素為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見藥物,其能對胰島β細胞產生影響,減輕胰島β細胞負擔,加速疾病治療,然而單純注射胰島素無法有效維持血糖穩定。二甲雙胍屬于一種胰島素增敏劑,通過作用于周圍組織,促進其對葡萄糖的利用,與甘精胰島素合用可加速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異生,使得胰島素敏感性增加,從而有效控制血糖平穩。研究報道[4],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時可不誘導β細胞而有效維持血糖平衡,減少患者夜間低血糖事件的發生,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李春影[5]在觀察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時發現,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患者其血糖水平、血糖達標時間以及夜間低血糖事件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單用甘精胰島素治療患者。該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TG、LDL-C和HDL-C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患兒,但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丁波等[6]研究結果相類似。
綜上所述,與單用甘精胰島素相比,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在改善糖尿病患兒血脂和血糖水平方面更有優勢,其值得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柴艷婷,鄒海瓊.對小兒糖尿病營養干預的臨床意義[J].浙江臨床醫學,2013(10):1476-1477.
[2] 王文蕓,吳凌云.門冬胰島素單用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2):1888-1891.
[3] 李永杰.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與單用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療效對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46-47.
[4] 邵洋,杜強,王艷軍.地特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1):34-37.
[5] 李春影.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小兒糖尿病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9.
[6] 丁波,羅書立,衣芳玲,等.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1型糖尿病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2):86-88.
(收稿日期:2017-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