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偉
摘 要:有效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等過程,來完成對數學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類比推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習慣,并通過觀察、大膽猜想,實驗、過程驗證,歸納、升華意識三方面,指導學生探索數學的規律。
關鍵詞:類比推理;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探索規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7-0080-01
不管數學題型如何變化,都要掌握其內在規律才能解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學會自主探索,讓課堂教學由被動式變為主動探索式。同時,教師要學會創設情境,將數學知識轉變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建構知識,培養他們處理問題時多角度、多樣化思考的能力。
一、觀察,大膽猜想
在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感到一片空白,這時教師要通過實際的習題演示來引導他們對知識點進行觀察,讓他們大膽猜想所學知識的內容,充分開發他們的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假設一個生活場景:快到“六一”兒童節了,學生們要舉辦聯歡會,為了更有氣氛,需要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彩花和彩旗。但是為了視覺效果,就需要把彩花和彩旗進行有規律的排列,讓學生們可以男女間隔圍成一個圓圈跳舞。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觀察并發現排列的規律。教師先讓學生們獨立觀察,然后進行小組合作,并讓小組中的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作為代表來進行匯報。學生們發現,教師的布置首先是兩朵紅色的花、一面粉色的旗幟,緊接著是兩朵粉色的花、一面紅色的旗幟,再跟著是兩朵紅色的花、一面粉色的旗幟……以此規律排列,小組匯報完成。教師可以對規律進行總結,并對完成規律探索的學生進行表揚,讓他們對學習更有激情。觀察,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動腦行為,它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能讓學生們的解題思路更加多樣化,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實驗,過程驗證
在學生們理解了如何探索新知識規律的基礎之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們進行實驗,讓學生們對自己得出的規律進行驗證。當得出的結果獲得肯定時,學生們會有一定的成就感,這就更加激勵了他們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生們動手操作擺火柴棒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們用火柴棒擺成正方形并讓他們觀察,他們會發現擺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擺兩個正方形需要7根火柴棒,擺三個正方形需要10根火柴棒。接著教師進行提問:當擺第二十個正方形時需要多少根火柴棒?由于擺二十個正方形這個過程有點漫長,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先進行觀察,讓學生們自主探索,發現其中的規律,然后再進行小組交流合作,觀察擺到第二十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擺第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擺第二個正方形需要7根火柴棒,也就是4+3=7,當擺第三個正方形時需要10根火柴棒(7+3=4+3+3=10),以此進行推算,第二十個正方形需要4+(20-1)×3=61根火柴棒。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們的思維碰撞出新的火花,明白解題思路不僅僅只有一種,進而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歸納,升華意識
學習數學知識并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學會探索,在解決問題時能夠自主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習發生“質”的升華。在探索規律后,教師要教會學生自我總結,能以黑心圓、空心圓的排列順序為例來探索規律。教師可引導學生們觀察其中的規律(如圖)。●○●●○●●●○ ●○●●○●●●○●○●●○●●●○……教師先適時引導學生們分類觀察,把前9個球框在一起,接著9個球再一次框在一起,他們就可以清晰地發現其中的規律,把思維完全打開,進一步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提問:第200個球以前可以有多少個循環節啊?學生們根據規律來進行計算,200÷9=198…2。在第200個球以前可以有198個循環節,還多余2個球。教師繼續提問:其中有多少個黑心球、多少個空心球呢?學生們都知道一組9個球中,有6個黑心球、3個空心球,那么在198個循環中,就有198×6個黑心球,而空心球有198×3個,而余下的2個球中有1個黑心球有1個白心球。數學講究圖形結合,教師在引導學生們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后,要培養他們的總結意識。對一些較難的題目,教師要加以引導,讓學生獨立思考其中的規律。
四、結束語
從邏輯學來說,類比推理其實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歸納式的,另一種是非歸納式的,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得出的結論是否是基于經驗而得出。但歸根結底,類比推理要學生通過猜想、思考、實踐、驗證等過程,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運用類比推理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養成創新性思維、解題思路多樣化,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賴煥明.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探索創新能力——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2]石素霞,許敏.淺談拓展小學數學探索空間與兒童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09).
[3]孫政.讓數學思想的滲透成為數學教學的理想追求[J].基礎教育研究,2015(09).
[4]戴建成,楊麗虹.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習體驗與知識建構的探索[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