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伊
摘要:《語言文字應用》是全國性的語言文字應用方面核心期刊之一,自1992年創刊至今,風雨歷程24年,記錄了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一步步發展。本文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對近五年來《語言文字應用》發表的文章進行量化分析,并與之前的研究數據進行比較,縱觀近期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發展和變化。
關鍵詞:語言文字應用 研究領域 研究類型 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1-0234-02
《語言文字應用》是全國性語言文字應用學術期刊。它標志著我國應用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記錄了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點滴歷程。本文將對近五年《語言文字應用》的文章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了解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近期發展軌跡。本文在借鑒劉艷春老師《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文章的定量分析——以<以語言文字應用>為例》的研究視角和成果的基礎之上,共收錄五年(2012年第1期-2016年第4期)的《語言文字應用》發表的316篇文章作為研究樣本(不包括1篇慶祝語用所成立30周年特稿和紀念《漢語拼音方案》55周年特稿、32篇筆談),從研究領域、作者人數、篇章性質、研究類型、研究方法、資料來源和學術規范七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量化的方式對其進行梳理。并與前20年的研究數據相比較,一起了解語言文字應用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變化。
一、統計數據與分析
(一)研究領域
《語言文字應用》根據發表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欄,對文章的研究領域有了基本的分類。本文以此為基礎,對316篇文章的研究領域進行分類。但有一些分類為了突出國家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直接以科研項目為名。單列出一個研究板塊,而本文對這些文章研究領域的分類稍作改動,予以歸類。統計結果見表1。
《語言文字應用》近五年文章的研究領域涉及30個,所涉領域廣泛,但仍非平均分配。所占比例在3%以上的為主要領域,共計12個,合計比例78.41%,其余18個研究領域約占21.59%。這與劉艷春(2012)的統計結果基本吻合。但是,近五年,關于媒體語言以及語言產業的研究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成為熱門研究方向。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國家指引的結果。《語言文字應用》在研究板塊上,一直是基本板塊和臨時板塊的有機組合。基本板塊是對語言文字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的持續研究,是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主要方向。而臨時板塊是對國家語言文字研究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課題的展示。以及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調整。
《語言文字應用》所涉領域愈來愈廣。人們對語言文字應用的研究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研究,挖掘根源,尋找本質。而《語言文字應用》采用基本板塊與臨時板塊相結合,既突出了研究主要方向,又兼顧了全面。
(二)作者人數
“作者人數包括獨著、二人合作、三人或三人以上合作以及課題組,其中課題組一項包括委員會。”本文以實際參研人數為準。有的文章是包括作者在內的整個課題組的共同研究成果,也有的是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部分成果,還有的是一個大課題下的子課題。在統計時統統將其歸為課題組。詳細統計結果見表2。
表2顯示,近五年來,《語言文字應用》的文章獨著占了29.75%,合作完成占了70.25%,而劉艷春(2012)年的統計數據為獨著占74.88%,集體合作完成占了25.12%。可見,我國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集體攻關研究格局已經成為主流。單槍匹馬作戰的格局已經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應用語言學是研究語言本體和本體語言學同有關方面發生關系的學科。”研究范圍是開放的,因此解決一個問題需要綜合知識,多種方法來完成。所以,從學科屬性上來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更需要集體攻關合作。如今,《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已經超過三分之二(70.25%),可見,我國語言文字應用合作研究已成為主流。
(三)篇章性質
篇章性質包括理論建樹探討和實際問題解決。劃分標準為:文章內容未提出問題解決辦法的都屬于偏理論建樹探討這一類型;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建議等屬于實際問題解決這一類型。詳細統計見表3。
《語言文字應用》文章仍以理論建樹探討為主,占總量69.62%,偏實際問題解決的占30.38%。這與劉艷春(2012)的統計結果基本吻合。語言文字應用應有兩方面:理論和應用。語言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因此,對應用的研究的重視程度要提高上來。研究者普遍重視探討各個研究領域的規律特點,基本原則,宏觀思路,等等,而發現現實中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卻不到三分之一。對于語言文字應用研究來說,解決實際問題是最終的歸宿。
表3文章篇章性質
(四)研究類型
研究類型包括介紹性文章、建設性文章和評論性文章。詳細統計結果見表4。
自建刊以來,《語言文字應用》始終以建設性文章為主。近五年來,建設性文占92.09%,介紹性文章和評論性文章共占7.91%。這凸顯了我國語言文字研究很重視學術討論,發表獨見。對于評論性文章,本文認為,在數量上應該加以提升。在以理性角度來批判和評論別人的研究成果時。是對自己研究的提升。也對這類問題的研究進展有所貢獻。
(五)研究方法
應用語言學的基本方法是實驗法、調查法和計量法。主要方法論為實證論。定性研究是研究“是什么”,是一種綜合定性;定量研究是研究“有多少”,是一種分析。調查法和計量法是定量研究的手段。所以,本文以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實驗研究為變量。對316篇文章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5。
表5表明。我國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實驗研究僅占7.6%。與劉艷春(2005)統計結果比較,定量研究與實驗研究的比例有所上升。定量研究是從邏輯實證主義的角度來研究問題,而定性是從作者本人的角度來探討問題。語言文字應用的研究強調應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調查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最后應用回實踐中去。是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一種良好方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重視數據,重視定量研究和實驗方法,以客觀的角度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定量定性結合的研究方法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應用語言學的實證論一般體現在定量研究和實驗研究中。在這五年的語言文字應用文章中,定量研究、實驗研究在數量上逐漸上升。在未來,定量定性、實驗調查等方法會被研究者合理使用,從而達到對語言文字應用的深度研究。endprint
(六)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來源分為:實地調查、語料庫及其他。“實地調查”包括深入實地觀察、錄音、訪談、統計、抽樣、調查問卷等:“語料庫”包括國家已有的語料庫和為了研究而新建的語料庫;
“其他”包括文獻、報刊、網絡資料、舉例、已有數據等。統計結果見表6。
《語言文字應用》中,來自實地調查的資料占31.33%,來自語料庫占9.81%,來自其他占58.86%。與劉艷春(2012)年的調查結果相比,來自實地調查的資料又翻一番,語料庫還保持不變。調查法是應用語言學的基本方法。語言文字應用的社會性也決定了社會調查的重要性。近五年來,來自實地調查的一手資料的比例也越來越大,說明研究者越來越把研究方向深入語言生活。當然,資料來源與研究領域有一定的關系。對于社會語言學來說,定量研究法比較多,資料來源大多來自于實地調查。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發展。語料庫的建設和使用也逐漸顯現出來。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者越來越重視對科技的利用和實地調查的方式,這使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更科技化,更實際化。
(七)學術規范
學術規范是學術研究者研究態度的體現,也是研究成果是否嚴謹、有據、具有學術性的標志。近五年,《語言文字應用》的文章都有參考文獻,無一例外。并且,文章的格式基本趨于統一,這標志著研究者的論文學術規范意識已經變成為一個研究者的基本素養。學術研究正朝著規范化的方向快速前進。此外,《語言文字應用》在學術規范方面還可以有所提高。劉艷春(2012)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文章的定量分析》中提到的各板塊名稱設置不統一這一問題,在近五年也有所改進。如:語言規劃和語言規范已經完全分離成兩個單獨板塊。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研究詞匯的文章,板塊名稱設置為“詞匯研究”(2014年第4期)和“詞匯應用研究”(2012年第4期);辭書的研究。板塊名稱設置為“詞匯和辭書研究”
(2013年第3期)、“詞典學研究”(2012年第3期)和“辭書研究”(2012年第4期)等,較為混亂。
三、結語
本文從上述七個方面對《語言文字應用》近五年發表的文章做了一個大概的統計分類和整理分析。無論數據的變化如何,只能代表一個階段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發展。所有的語言文字應用的研究成果都是可敬的,都滿足了社會和人們的需要,都為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發展增添了一份力量。隨著研究者對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深入發展,我國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會愈來愈成熟,愈來愈規范,愈來愈深廣。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